母親溫柔的懷抱永遠都是孩子心靈停泊的港灣。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媽媽給孩子的擁抱會越來越少。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每天給孩子三次擁抱,會促使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同時,還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四、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
三個孩子在賽跑中倒地,三位母親的反映迥然不同:一個身體力行,拖著孩子跑;一個破口大罵,不顧這是賽場;第三個則為孩子送去鼓勵的目光。最終,三個孩子都跑到了終點。
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但我們不妨揣測一下三個孩子的心情,第一個孩子,體力消耗不大順利達到終點,想必心中暗喜;第二個孩子挨了母親一頓批評,肯定委屈不已;第三個孩子,雖然大汗淋漓,卻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位母親不同的教育方法肯定會給孩子成長造成很深的影響。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跌倒的時候,但母親的手能伴孩子終生嗎?這時,孩子需要有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意誌,而這些都是需要從小培養起來的品格。所以,媽媽隻要在孩子跌倒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就足夠了,這效果遠遠勝過語言溝通。
五、孩子遇到困難時,拍拍孩子的肩膀
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難時,媽媽拍拍孩子的肩膀,不僅能夠使孩子對媽媽產生一種信任,還會給予孩子無窮的勇氣和力量,讓孩子去戰勝困難。
事實證明,無論孩子是高興還是傷心、是興奮還是沮喪,媽媽拍拍孩子的肩膀,都能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
當孩子做出了引以為豪的事情時,媽媽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一下就會領會媽媽的意思,並會在心裏對自己說:“媽媽在為我而驕傲,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成為媽媽永遠的驕傲。”
當孩子傷心的時候,或者正為某些事情而煩惱時。媽媽拍拍孩子的肩膀對他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個動作往往能夠給孩子很大的精神鼓勵。使孩子的情感很快得到安撫。
7嚐試多渠道同孩子溝通
事件
聖誕節那天早上,媽媽給剛上二年紀的雯雯講了聖誕老人的故事,並且非常認真地說,“每一個學習好的孩子,都能在聖誕節這一天得到自己最想好的禮物。但是,如果小孩子不認真學習,聖誕爺爺就會將禮物送給別人。”
雯雯一聽,若有所思的問媽媽:“從現在開始,我認真學習,那能得到聖誕爺爺給的禮物嗎?”
“沒問題,聖誕爺爺最喜歡認真學習的好孩子,隻要你說到做到,聖誕爺爺一定能滿足你願望。”
媽媽又神秘地問雯雯喜歡什麼?
雯雯也學媽媽的樣子,故做神秘的說自己想要一套《奧特曼》書。
中午,媽媽給雯雯買了那套她最喜歡的《奧特曼》並藏在小家夥的被子下麵。
晚飯,雯雯吃得出奇得快。放下碗筷,雯雯就迫不及待地在她的小房間裏轉圈尋找。一會兒,雯雯失望地告訴媽媽,聖誕爺爺沒有送禮物給自己。
見雯雯沮喪的模樣,媽媽趕緊安慰她說:“聖誕爺爺會飛的,你再找找看。還可能他會等你睡著了再來呢?”
雯雯還是有點失望地說:“那我就睡吧。”她脫掉外衣,爬到床上。當她掀開被子時,突然發出狂喜的哈哈大笑,掀開一點,一本;再掀開一點,又是一本,一共是六本。
雯雯長這麼大,媽媽從未看過她這樣哈哈哈地傻笑過,這笑裏有意外的驚喜,但更多的是被聖誕老人承認、喜歡、惦記的幸福。
專家如是說
媽媽的借題發揮,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快樂,同時也拉近了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值得那些老喊和孩子溝通存在困難的媽媽們學習。
條條大路通羅馬,媽媽與孩子的溝通也是一樣的,並非隻能單純依靠語言。隻要媽媽有誠意,任何一種溝通渠道都可以到達孩子的內心深處。
比如和孩子遊戲,在遊戲中與孩子溝通是媽媽與孩子達成美好溝通的有效渠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因此媽媽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有趣的遊戲與孩子進行溝通,如“成語接龍”、“智力搶答”、“集體做飯”、“轉換角色”等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