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考改革的若幹思考
考試研究
作者:喬占澤
摘 要: 新的高考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高考改革能否體現曆來被人關注的減負問題?推行外語一年多考、推行社會化考試的舉措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文理分科的初衷究竟在哪兒?取消文理分科能否解決學生知識結構存在缺陷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和亟待解決。
關鍵詞: 高考製度 高考改革 文理分科
高考,這項關乎萬千家庭切身利益的製度一直在不斷被完善、改造,一直在探索中未曾停止過。 2014年1月15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簡稱“1+5”)。1月2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的文件,文件中指出要“改革考試招生製度。出台全國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總體方案和相關配套實施意見……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擇優錄取製度”。[1]新一輪的高考製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對於此次高考製度的改革,從其整體設計到各個省級具體方案的出台,筆者有些思考,在這裏與大家交流。
一、現階段的高考改革是否真正體現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理念
中學階段的學業壓力一直是萬千學生及家長所詬病的。根據陳傳峰、陳文輝等調查研究顯示,高中生每天的作業時間多,課間做、中午做、自習課做、晚上還要做,每天放學後用於做老師布置的作業時間為3—4個小時[2]。除此之外,一些家長出於孩子“全麵發展”的考慮,課餘還為孩子請家教、報“特長班”,更讓高中生身心疲憊。究其學業負擔過重的原因,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考試文化與考試製度完全是一張試卷定終身、一次考試決定命運的做法”[3]往往成為眾矢之的。
“一張試卷定終身”及“一考定終身”的考試製度使得師生不得不把所有精力放到這一張試卷上,三年的課業在前兩年的時間內要全部學完。除此之外,題海戰術貫穿學生始終,因為應試教育很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強調多講多練,讓學生“見多識廣”。如果是因為“一張試卷定終身”及“一考定終身”而導致中學生學業負擔加重,那麼高考在評價上采取社會化考試、多次考試計最高成績的舉措可謂從降低學生學業負擔角度出發,維護學生的切身利益。但是,多次考試計最高成績的做法隱含一條信息就是“你可以隨便考幾次,要不要高分就看你自己”,學生為了取得高分就很可能陷入“刷分”的境地,學校、家長看重的“高分”,高分意味著錄取學校的“門第”。學校方麵為了取得高考的政績,家長為了爭取孩子有美好未來仍舊會以“高分”為目標,這樣就難免再次重陷課業負擔過重的怪圈。
這樣的一年多考,有可能隻是從以前“一考定終身”變為“多考定終身”,降低了一次考試的偶然性,增加了考試成本和考試負擔——從多次考試中選擇最好的成績計入總分,再排序投檔錄取,這能改變應試教育的格局,減輕學生的負擔嗎?不免讓人想到曾經有人戲稱一年多考的做法是把對學生的“斬首”變為“淩遲”。
二、推行社會化考試後高考公平能否得到強有力的保證
1.外語推行一年多考、社會化考試,這裏有一個疑問:何謂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就是考試社會化了嗎?從最常見的典型的社會化考試和一年多考的TOEFL考試可以看出,真正的社會化考試應該是社會中介組織,由招生學校認可、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考試。這一考試的功能不是選拔,而是評價,學生可用這一成績申請大學。如果還是由政府部門實施此類考試,就算不上社會化考試,至少不是真正的社會化考試。
2.社會化考試推行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例如,如何防止題目的泄漏和考試作弊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仍以TOEFL考試為例,它與高考相比考生人數少,報考費非常高,具體承辦考試的機構是能獲得ETS認證並且能從組織考試中獲得的機構,有動力和能力預防考試作弊的現象。但是盡管如此,TOEFL考試作弊現象也時有發生。高考外語一旦推行社會化考試,其與TOEFL相比在利害關係上就更進一步,其麵臨的考試作弊風險更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