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社會所需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有頑強的毅力,毅力是一種持久堅強的意誌,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證。同時,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劇烈的競爭常會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為瑣事憂慮煩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心地坦然地迎接新的挑戰。
(2)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在競爭社會中,有些人在競爭失敗後,可產生自卑感。社會需要是多方麵的,人的興趣和能力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從來不曾有過全能的“天才”。因此,不必為一時一事的失利而苦惱,喪失信心。應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克服自卑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揚長避短,科學安排工作和學習,就會增加成功率。競爭的社會更易產生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指對別人比自己優越,如才華、品德、名聲、成就、相貌等高於自己時,想排除別人優勢而表現一種不甘心和怨恨的強烈情緒狀態。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降低人體生理功能而導致身心疾病。嫉妒是心理上的毒瘤,是健康的大敵。古今中外的曆史上,因嫉妒而產生悲劇的例子也不少。消除嫉妒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培養正確的拚搏精神,即樹立歡迎別人超過自己,更有勇氣超過別人的正確觀念。擺脫一切不良情緒,發揮自己的長處,在可能的範圍內達到最佳水平。社會的發展將會促進合理的競爭,培養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能在當代環境中保持健康的平衡心理,保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體魄,這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有益的,也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
4.努力調攝情緒:情誌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喜怒哀樂,人皆有之,但七情過極對人體健康危險極大,所以對外界的刺激和蠱惑,應當善於控製和調節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正如《千金要方》所指出的:“莫憂思,莫大怒,奠悲愁,莫大懼……莫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恫懷忿恨……若能不犯者,則得長生也。”曆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可分為節製法、疏泄法、轉移法和情誌製約法。
(1)節製法:所謂節製法就是調和、節製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重視精神修養,首先要節製自己的感情才能維護心理的協調平衡。
5.遇事戒怒:“怒”為七情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裏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饗世矣”。怒為肝之誌,怒動於肝,則氣逆而上;氣逼血升,血隨氣出,放甚則嘔血。肝木肆橫,乘襲脾土,以症見饗泄。《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雄姿英發,統帥幾十萬大軍,馳騁疆場,為何能被諸葛亮氣死呢?原來周瑜剛愎自用,“討荊州”慘敗於巴蜀,大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臨死之前,還對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英國著名生理學家亨特,天生脾氣急躁,他生前常說:“我的命運早晚斷送在一個惹我真正動怒的壞蛋手上。”結果,在一次醫學會議上,“壞蛋”出現了,他盛怒之下,心髒病猝發,當場身死。
由上可知,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不利的,林則徐把“製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就很有道理。當人發怒時,會出現心跳過速,特別是有心髒病的人,有可能由於嚴重心律紊亂,誘發心肌梗塞而猝死,公元1世紀時,古羅馬國王納瓦,在一次禦前會議上,因有人大膽頂撞冒犯他,不禁大發怒火,拍案而起,瞬息倒地身亡。可見,暴怒,往往會使人斷送生命。意大利一家周刊對一個居民區裏兩年內死亡者的調查表明,愛發怒者的死亡率,比有愉快情緒的人要高出6倍。美國醫學博士湯姆斯,對高血壓、心髒病患者的情緒進行統計分析,易怒者的發病率為77.3%,而處事謹慎,情緒穩定者的發病率為25%。國內外的學者都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易於激動,經常大發雷霆,整天在壞的情緒下過日子,極易患“壽命縮短病”。因此,要想“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就必須“製怒”。那麼,怎樣製怒呢?
一是保肝。祖國醫學認為,“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就是說,人之七情生於五髒,具體地講,心主喜,肝主怒,腎主驚恐,脾主思,肺主悲憂。所以,要製怒,必須保證肝的功能正常。正如《靈樞·本神篇》所說:“肝氣實則怒,肝氣虛則悲。”怒是發脾氣的表現。肝主怒,肝氣旺盛的人,一旦遇到不合己意的事,就往往氣憤不平。怒則氣上,怒氣暴發。肝藏血,因發怒而損傷肝血,致陰血虧損不能儒肝而肝失所養,則肝火愈旺,更易動怒。而肝血益傷,此所謂“怒傷肝”。這就說明,經常發怒的人,往往是肝功能失常的表現。若是肝氣鬱結所引起的,當舒肝解鬱;若是肝火上炎引起的,當清瀉肝火;若是肝陽上亢引起的,當滋陰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