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培養特長——走進成功的殿堂(2)(1 / 2)

首先,關心孩子,循循善誘,許多父母讓孩子參加特長培養,往往出發點是好的,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態,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在孩子學習時要求過高,這就使孩子學習時不用功,注意力不集中,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這些行為讓父母感到很煩惱。於是,有的父母就大聲訓斥孩子,甚至還動手打孩子,這樣做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個別孩子還會對所學習的特長由反感、到厭惡,甚至仇恨。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導好孩子,想辦法將枯燥的學習內容形象化,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孩子的情感是極不穩定,而且極易受客觀環境所影響的,父母要關心孩子,注意耐心誘導,不要粗暴打罵孩子,要用動情的語言,及良好的行為、方式、方法去敲擊孩子的心靈,去激勵孩子,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追求。

其次,鼓勵孩子,樹立自信心

每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起步年齡、性格傾向、理解力、家庭影響、環境因素等,都會因人而異,不同階段造成了學習的進度、質量的不同。如果父母動輒大聲訓斥孩子,挫傷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無形中就給予孩子極大的壓力,甚至懷疑自己很笨,而沒有信心去學習。此時,父母應鼓勵孩子,順著教師的思路,將某些理論問題反複深入細致地講給孩子聽,當好教師的助教,隻有鼓勵著孩子,堅持不懈,問題就能逐步得到解決。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父母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爭取到表現的機會,既鍛煉了孩子上台表演的能力,又培養了自信心,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望。從小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三是選擇合適的教師

很多父母都希望找到一位好教師,好的標準各持所見,一些父母認為教學水平高的即可,一些父母認為要有耐心的教師。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懂得兒童心理學且有耐心的教師。如果孩子已經上學,最好就找一個會啟發、激勵、正確引導孩子的教師,對於一個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的孩子來說,最好能跟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這對孩子在特長的發展會非常有利。常言說,教師是園丁,幼苗隻有經過園丁的辛勤培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為孩子找一位優秀的教師,這對孩子的特發展無疑是有著重要作用的。

協調特長與全麵的關係

很多父母都知道“木桶原理”所代表的含義。很久以前,在金屬和塑料製品還嫌稀少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用木桶來盛水的,人們將一塊塊木板圍著拚在一起,加上一個底,再堵嚴縫隙就做成了木桶。很容易理解,這樣的木桶能夠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塊木板決定的,隻要有一塊木板很短,其它的再長也不可能多裝水,

孩子的成長,和木桶原理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人的成長包括很多方麵,有身體的、智力的和心理的,無論哪個方麵出了問題都是不健康的;即使單論智力方麵也是如此,運動、操作、語言、認知和交往,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哪個方麵欠缺了,都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聰慧的人。

所以說,培養孩子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父母不能隻求一時的榮耀,而應考慮到孩子長遠的發展,把基礎打牢,不求快但求穩。隻要孩子不斷進步,就會有出頭的那一日。

當然,孩子的全麵發展並不否認培養特長,但發展特長必須先有全麵發展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先天的優勢潛質,他們會本能的依靠這種優勢獲得發展。同時,他們也會本能的躲避困難,遠離那些自己不擅長的遊戲和活動。所以,父母必須要做一個明智的引導者,幫助孩子戰勝困難,增長本領,為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認識早期教育的基礎地位;二是全麵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三是特別注意引導薄弱能力的發展;四是利用孩子的優勢特長促進全麵進步;五是在全麵培養的基礎上保護和發展特長。

作為父母,在協調孩子全麵發展與特長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與方法:

一是人的發展應是全麵,綜合的,知識、能力、情意不可偏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可能地拓展孩子的知識麵,不能隻局限於學好學校課程中的學科類知識。

有一次,平平的爸爸對他的老師說:“平平這孩子在家做功課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說也不管用。”老師知道後,第二天,老師問平平,為什麼在家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平平說:“我如果很快做好了,爸爸準會又拿出一張練習卷要我做。”

從這個現象中,可以看出,家庭學業負擔過重也會造成孩子的厭學。因此,對孩子的培養,不能隻學校的課程的學習,還要拓展其他方麵知識的學習。

二是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意願,對孩子一味地填塞。正如一個人吃東西,一要自己喜歡,二要適可而止一樣。有位家長,孩子還沒有上小學,就把小學三年級的數學全教完了。造成孩子上學以後上課不專心,結果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都不如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