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總編寄語

現在,不管是參加行業會議還是瀏覽網站,到處都在說“大數據”這個詞,躲都躲不開。2012年美國6個聯邦政府部門宣布投入2億多美元啟動“大數據發展研究計劃”,這預示著針對大數據的應用開發已經實實在在成為國家戰略,至少也是眾多IT公司新的發展機會。

簡單理解,大數據好像就是大量數據,但大量數據不一定就算是大數據了。傳統數據的概念隻是“數字”,產生數據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手工錄入的數據占了大部分的數據量。大數據時代,人們發送的每一條短信、微博,監視器搜集到的聲音、視頻、圖像、影像、地理位置等都構成了大數據的來源。在一個企業內部,大數據來自企業生態鏈的各個環節,可以來自企業內部的管理過程、生產過程,也可以來自外部,包括供應商、社交媒體、網絡,以及為支持研發、生產、銷售而購買或建立的數據庫。

大數據的特征是數據量巨大、數據種類繁多、非結構化、非標準化數據普遍。大數據並不因為其數據量巨大而有真正價值,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在於數據的交叉複用和數據共享。沒有經過計算的數據會使很多數據淪為沉默數據或者有應用前景的非“活化”數據,也就是說,雖然數據都存儲了,數據信息都存在了,但還沒有真正挖掘出數據中的巨大價值。

從大數據特征上看,大數據可分成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工程、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應用四個方麵。目前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簡單來說,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通過技術手段,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對大數據進行係統的建設規劃、統籌管理、運營安排等就是大數據工程;在大數據發展研究過程中探討其發展規律、研究其與社會發展變化的關係及其自身發展內在關聯等活動我認為就是大數據科學的範疇;如何將大數據技術成果和技術用於生產運營、企業發展、社會管理及各種可能的商業應用等屬於大數據應用範疇。

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大數據,科學地組織管理大數據,務實地使用大數據提供商業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應用改進社會管理係統,已經不是單純的IT技術問題,而是與企業未來發展、社會組織管理息息相關的關鍵性問題。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正在成為IT業界的焦點話題,也會迅速成為政府有效的管理手段,會迅速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但前提是我們要掌握大數據,用好大數據。

發展大數據需要一步一步用適合“自己身板”的節奏走,步子大了或者快了會接不上氣,步子小了慢了會扯後腿。現在,隻有做好準備,卯足氣力,敞開胸懷主動去迎接大數據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