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盾構法隧道施工預製鋼筋混凝土管片監理控製要點(2 / 3)

2.5鋼筋籠質量控製要點。

2.5.1鋼筋進場時,應按批(≤60t)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和工藝性能(冷彎)試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2.5.2鋼筋和骨架製作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①鋼筋的品種、級別和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②鋼筋骨架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並應在符合要求的胎具上製作;③鋼筋骨架應進行試生產,檢驗合格後方可批量製作。

2.5.3鋼筋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應按鋼筋料表進行切斷或彎曲;②弧形鋼筋加工時應防止平麵翹曲,成型後表麵不得有裂紋,並應驗證成型尺寸;③鋼筋調直和主筋的彎鉤、彎折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的規定;④箍筋除焊接封閉外,末端應作彎鉤,彎鉤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首先,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的規定;其次,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應為135°,且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

2.5.4鋼筋骨架成型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骨架連接時,應按料表核對鋼筋級別、規格、長度、根數及胎具型號;②采用焊接連接時,應根據鋼筋級別、直徑及焊機性能進行試焊,並確定焊接參數後,方可批量施焊;焊接骨架的焊點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規定時,應采用對稱跳點焊接;③焊接前應對焊接處進行檢查,不應有水鏽、油漬,焊接後不應有焊接缺陷;④骨架入模後,各部位保護層應符合設計要求。

2.5.5鋼筋及骨架製作與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澆築混凝土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驗收項目主要包括下列內容:首先,縱向主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其次,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最後,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②鋼筋加工、骨架製作、安裝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規範要求。

2.6混凝土質量、澆築、振搗和養護控製要點。

2.6.1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摻用礦物摻合料、粗細骨料、外加劑、水等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

2.6.2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和工作性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

2.6.3混凝土塌落度不宜大於70mm,運輸、澆築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2.6.4混凝土應連續澆築,並應根據生產條件選擇適當的振搗方式,振搗應密實,不得漏振或過振;澆築混凝土時不得擾動預埋件;管片澆築成型後,在初凝前應再次進行壓麵;

2.6.5在管片混凝土澆築之前,應對施工圖進行審查:每種類型的管片的所有尺寸;鋼筋、預埋螺栓大樣圖;混凝土澆築、養護和管片運輸及堆存的詳細施工進度計劃;

2.6.6澆築混凝土之前應檢查模具的連接和緊密性,以保證管片精度和防止漏漿;

2.6.7模具表麵應在澆築混凝土前徹底清潔;

2.6.8若使用振動棒,則不得直接接觸模具;

2.6.9混凝土澆築完畢應按施工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蒸養措施,脫模時管片溫度與環境溫度差不得超過20℃;

2.6.10降溫後的管片應按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水養不得少於7d;

2.6.11混凝土冬期施工宜采用低溫蒸養,管片脫模後可塗刷養護劑;

2.6.12養護方法符合規範。養護的效果應用從澆築的混凝土中取得的試塊進行檢驗,並用同樣的方法掩護。具體辦法是:在養護期間,每隔24h取出一對試件,並立即進行試驗以獲得正確的養護時間和抗壓強度關係。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養護,在管片脫模之後應首先進行至少7d的水浸養護;

2.6.13應通過計算確定拆模時間,原則上應使混凝土的拆模強度達到搬運和堆放所需要的應力;

2.6.14混凝土管片達到設計要求且至少28d齡期後才能運輸到工地投入使用;

2.6.15管片在場內應小心搬運及堆放,使因此引發的內應力不超過混凝土抗壓強度的1/3,為此承包商應提交必要的計算結果和相應齡期混凝土試塊的抗壓試驗結果;

2.6.16承包商應有管片運輸和現場堆放的質量保證措施,內容包括:管片的吊裝方式;管片在平板車上的堆放方式;管片吊卸方式;管片在施工現場的堆放形式;管片吊入隧道的方式;管片在隧道內的運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