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兒童便秘(2 / 2)

(1)便秘是兒童腹痛常見原因之一,不僅是腹痛,還會導致食欲減退、腹脹、噯氣,排氣多等胃腸道症狀等,嚴重的可以引起大便梗阻。這種腹痛表現在下腹部,有便秘病史,用開塞露灌腸可以立即緩解。

(2)容易引起痔瘡、肛裂、脫肛,也可因習慣使用瀉藥或灌腸導致正常排便反射減弱,甚至消失,產生藥物依賴。

3.便秘的防治

防治小兒便秘的目的是幫助小兒恢複正常排便頻率和正常糞便稠度,解除便秘引起的不適,維持適當的排便規律而無須人為的幫助,緩解可致便秘症狀的原發病。

(1)針對病因治療:像其他疾病一樣,隻有找到病因,針對病因治療,才是最有效的。解決一時便秘很簡單,但改變排便習慣就很難。

(2)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①嬰幼兒便秘。首先母親要調節飲食,喂奶的媽媽要保證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多喝水或粥,湯要適量,飲食不要太過油膩,太鹹、太辣。吃配方奶的嬰兒可以調整配方奶粉衝調濃度,不要衝調過濃。在兩次喂奶期間給孩子喝些水或果汁(果汁加等量溫水);在奶中加一勺糖也能有效緩解便秘。如果飲食調節不能解決便秘,可以服用微生態製劑。上述效果不佳,應排除腸道的先天性疾病。

②幼兒期便秘。這個時期,應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多給孩子吃些菜泥、水果泥,進食菜、水果的量與肉食的比例至少在3:1,也就是說,吃三口菜吃一勺肉;對於不愛吃菜的寶寶,媽媽可把菜切碎,與肉放在一起包成小餃子,也可以用菜煮粥或麵條,增加蔬菜的進食量。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適當在水中加入一些果汁。嬰兒飲食製作也應飯菜做得香美可口,促進寶貝食欲。

③兒童時期便秘。主要在飲食上增加蔬菜、瓜果。不喜歡吃蔬菜、水果的孩子,也可以多吃木耳、海苔、海帶、幹果等,這些都具有豐富的纖維質和無機鹽。攝入足夠的液體,每日不少於2000毫升,以防止由於飲水過少造成大便幹燥、堅硬。多吃高纖維飲食,包括粗糧和幹果類食物,粗纖維蔬菜(芹菜、韭菜等)及帶皮新鮮水果。

④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培養排便習慣應從小開始,在不會自己排便時,無論是否有大便,都可以定時“把”一下大便;1歲以後按時坐盆,使直腸的活動形成條件反射。上學的孩子應安排寬鬆的時間排便,逐漸形成生理節律。2~3歲便秘的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盡可能讓孩子蹲位排便,因為蹲位排便時肛管直腸角增大,更有利於糞便通過。孩子排便時盡可能不要分散注意力,排便時講故事等不利於排便反射的連續進行。經上述治療,症狀仍無明顯好轉,可考慮藥物治療。

(3)增加活動量:活動能加強肌肉張力,刺激腸蠕動而促使排便。

(4)藥物:兒童使用導瀉藥常可導致腹瀉,嚴格來講不應用瀉藥,如果糞便多日未排出,或因便秘引起腸絞痛,或有頑固性的便秘,可臨時使用開塞露,它是由山梨醇、硫酸鎂、甘油等組成,起局部潤滑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家長應用手將孩子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裏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用水弄濕後,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可以刺激排便。嗎丁啉通過增加胃動力,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

(5)腹部按摩:可改善腸道的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而通暢大便,對防治便秘有良好的效果。

(6)其他:為兒童準備好合適的排便環境和用具,如卡通便盆,兒童坐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