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智力發育遲緩的兒童(2 / 2)

(4)咀嚼晚,喂養困難,吃固體食物的時候容易出現吞咽障礙和嘔吐。

(5)不愛哭鬧、撒嬌,非常安靜。

(6)正常的孩子在3~4個月時,經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雙手。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個月後仍持續有這樣的行為。

(7)正常的孩子在6~12個月後,經常將東西放進嘴裏,當手的動作比較熟練時,就不再用嘴。但智力發育落後的孩子用嘴的動作持續到很晚,有時到2~3歲還把玩具放進嘴裏。

(8)正常的孩子在15~16個月後就不再把東西隨地亂丟,而發育遲緩的寶寶持續的時間要長。

(9)正常孩子在1歲時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寶寶持續時間要長。

(10)在清醒時,智力低下的孩子有磨牙動作,而正常孩子沒有。

(11)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時需要反複或持續刺激後才引起啼哭,哭時經常發出喉音,有時哭聲尖銳或尖叫,也有時哭聲無力。正常的孩子的哭聲常有音調變化。

(12)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或興趣短暫、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點。

(13)智力低下的孩子多表現為多睡和無目的地多動。

4.智力發育遲緩兒童的幹預訓練

通常的做法是,將那些對孩子影響較大的,而且容易改變的作為優先領域;對孩子影響較大,但難以改變的及對孩子的影響較小,但易於改變的領域作為中間領域;餘下的那些對孩子影響較小,且不易改變的領域作為次要領域。在內容安排及時間的分配上應以優先領域作為考慮的重點,為孩子製定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家庭訓練計劃。

(1)訓練計劃與兒童作息時間的有機結合:有些項目可以融合在日常作息活動中,比如類似“脫衣”、“穿衣”等,完全可以利用早晚及午間睡覺、起床進行學習。

(2)訓練計劃與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相結合: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幹預應當考慮兒童的興趣與需要所在,比如孩子對音樂有興趣,父母便可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兒童觸摸琴鍵,訓練其精細動作,簡單的視奏練習,訓練其手眼協調能力,大聲讀譜,訓練其語言表達能力等。

(3)在遊戲與活動中自然地訓練:對於年幼的孩子,應盡可能將訓練安排在自然的情景中。有時,一個活動會涉及孩子多方麵的能力,父母可根據發展的情況給予適當的協助。

(4)與外界多多交流:智力發育遲緩的幼兒同樣需要認識外部世界。由於大多數家庭隻有一個孩子,因此父母要設法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外界交流。要努力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如禮貌用語、求助、購物、認路、建立友誼、與同伴交往等。

(5)認同自己的孩子:對於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父母可能麵對的是:孩子學得慢而忘得快,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孩子的思維很幼稚。作為父母,你也許不明白孩子為何如此,也不知孩子的將來會怎樣。但是,你必須正視這一切,努力認同自己的孩子,同時家庭成員之間要彼此支持與合作,並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為孩子爭取到更多的幹預時間與幹預機會,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