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時明月》動畫角色的塑造(2)(1 / 1)

《秦時明月》動畫角色的塑造(2)

2014雙龍傳說 小夥伴拯救世界

二、充沛的民族藝術素材

在一部動畫作品中,如果將劇情看做是動作的內在構成的話,那麼動畫中的角色造型設計無疑是動畫的外在表現。內外因素的有機結合賦予了動畫作品以高度的完整性。而如果要想創作出一部具有較高藝術內涵的作品的話,就必須要不斷加強動畫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材料之間的運用,隻有這樣才能夠將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的性格特點等諸多因素巧妙表達出來。由於我國在地域分布上幅員遼闊,這不僅造成了我國民族種類的多樣性,而且也造成了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因素的存在,這給動畫的創作提供了有利的創作平台。在《秦時明月》的造型設計運用中,便大量借鑒了我國傳統民族色彩與圖案的優勢,並與當代的審美趣味有機聯係在了一起,從而在視覺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以上隻是簡單的例子。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諸多形式各樣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例如年畫、泥人、皮影等,甚至還包括最能代表我國文人內涵的國畫與書法等。隻要能夠找到與現代審美的切入點,就能夠將其巧妙地運用到現代動畫的角色造型設計之中,同時又能走出一條具有民族風格的動畫發展之路。

三、改變低齡化的觀念

就我國當前對動畫片的認識而言,一直認為所謂的動畫片所針對的群體主要是兒童,這也就將動畫看成了一種圈子文化、低幼文化。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才造成了我國的動畫市場以及角色造型低齡化現象的出現。對此杭州盛世龍吟公司副總裁楊曉楓對此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我覺得主要是我們的動畫片的娛樂成分還不夠,還有很多說教的成分。”從這一角度而言,縱觀我國動畫的製作與表現形式,作品中的教育性往往要高於娛樂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作品自身的枯燥性。更有甚者,一些製作者為了一味迎合兒童的喜好,不惜將作品的角色造型形象設計得極為幼稚,沒有任何藝術性,成為單純的符號。

作品《秦時明月》在創作中便改變了以往的創作觀念,對劇本進行了較大的改編,同時又在作品中融合了戲說和娛樂的成分,並以一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充滿離奇色彩的傳奇故事。另一方麵,在以往我國動畫片的製作過程中往往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物。這非但沒能真正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而且也呈現出日益疏遠的現狀。

縱觀一些比較成功的動畫作品,在角色造型的塑造上往往都不是過於完美的人,而是自身都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恰恰就是由於這樣一個個體才真正吸引了大眾們的喜愛之情。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便是由於這些形象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真正完美的人,都是在經曆了一係列的艱難與挫折,才使自己真正克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也使自己能夠真正成長起來。這也恰恰符合了當今社會中的一些真實現象,因此能夠喚起人們的共鳴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