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員不能為“圈子”效命(1 / 1)

官員不能為“圈子”效命

第一言論

作者:儲建國

【摘要】反腐要治本,就要通過有效運轉正式製度,壓製住非正式規則的影響。在抓黨紀的過程中,在共產黨員帶頭守法的保障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事業,讓官員的施政和公眾的參與都行進在法治的軌道上,由此可以開創國家政治生活的新常態。

【關鍵詞】反腐 治理 常態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的中國反腐必將被曆史深深地銘記,其所涉人員之多、權勢之重、數額之巨、範圍之廣,不僅為中國曆史所未見,也為人類諸政治體的曆史所未見。

“知易行難”,腐敗對於人民、對於國家、對於政黨的危害性,古今中外領導人都有比較充分的認知,但下那麼大的政治決心,付出那麼大的政治努力去解決腐敗問題,的確很鮮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做到了,2014年的反腐成果就是明證。無論是“蒼蠅”還是“老虎”,都以超乎輿論預期的速度和強度落馬。新領導層選擇了直麵嚴峻的腐敗形勢,“零容忍”、“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等一係列反腐“語錄”已經深入人心。

這樣的成果令人肅然起敬,與此同時,坊間仍有一些疑慮。街頭巷尾有些聲音認為,曆史上多次反腐都沒能鏟除中國政治傳統中根深蒂固的潛規則,這種規則幾乎無孔不入,讓官員難以抗拒。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此有清醒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深知我國曆史上的經驗教訓,他告誡全黨不能搞山頭主義,不能搞圈子文化,不能搞利益集團,不能搞人身依附。這“四個不能搞”指向的就是圍繞“特殊利益”而形成的非正式規則,它的泛濫腐蝕著圍繞“公共利益”而形成的正式製度。

反腐要治本,就要通過有效運轉正式製度,壓製住非正式規則的影響。然而,圈子文化短期內很難根除,它具有“普世性”。華爾街的商界、華盛頓的政界都存在圈子文化,美國努力運用法律的手段避免它損害正式製度的運轉,但其間的界線至今仍然比較模糊。中國的圈子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傳統道義的支持。所謂“重情義”的人,不一定是清官,這種人既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也受到圈子文化的頌揚。如何避免讓此類官員成為隻為圈子效命的人呢?中國古代的解決方式是將國家倫理(“忠”)置於家庭倫理(“孝”)和社會倫理(“信”)之上。

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中這種價值因子的排序,它讓全體黨員保持對共同目標的忠誠,從而壓製住對於各種圈子的特殊忠誠。然而,自黨建立之日起,二者之間就存在緊張關係。時至今日,這種智慧依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體現黨和國家共同目標的正式製度有效運轉起來,這是應對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的長久之道。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量化反腐和製度反腐齊頭並進。盡管反腐敗的戰果容易吸引公眾眼球,但2014年的政治生活中比這更重要的是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這個《決定》的關鍵內容就是通過體製機製創新,讓黨和國家的正式製度在新的治理過程中運轉起來。這是反腐所要依靠的基礎,也是反腐所要服務的目標。

在未來幾年,我們要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通過全麵從嚴治黨實現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全麵從嚴治黨是依法治國的保障,黨紀和國法都是正式製度的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強化的關係。中國共產黨在國法的製訂和遵守中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政黨自身失去自律,那就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在黨內,要通過黨紀克服圈子文化,要讓那些賢能之士能夠客觀公正地被選拔上來,能夠正派幹淨地去做事,從而開創黨內政治生活的新常態。在抓黨紀的過程中,在共產黨員帶頭守法的保障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事業,讓官員的施政和公眾的參與都行進在法治的軌道上,由此可以開創國家政治生活的新常態。希望2014年的反腐成為政治生活新常態的催化劑。

(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