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境內,揚江邊上最大的客運碼頭,人頭攢動,盡是往來於東楚與東吳兩國之間的商旅。此地的一派繁榮景象以及兩國商旅之間的和睦相處,很難讓人相信年前兩國的軍民在金山城的殊死大戰。
徐越走在擁擠而繁榮繁榮的碼頭上,有些跟無頭蒼蠅似得,被往來的人流擠來擠去,好不容易才擠到了碼頭外邊。走進依靠碼頭而建的小鎮,街道兩旁也都是些客棧,隻是在一些不顯眼的弄堂盡頭都有些青樓妓院什麼的。徐越在臨州城出醜之後,由於被徐肱嘲笑了很長時間,便對青樓有了些本能的抗拒,遠遠看見那些樓裏的鶯鶯燕燕搔首弄姿,也不敢多看一眼,立馬就撇過頭去,生怕被老虎吃了一般。
剛剛登岸的徐越本來想在小鎮中找個住宿的地方,揚江的水勢洶湧,在船上被搖搖晃晃半天,饒是從小習武的徐越也是有些頭暈。隻是一詢問這住宿的價格,足足要比東吳貴一倍多,還不包吃的。徐越不缺錢,隻是他對東楚有排斥,更不想被東楚的商家賺了便宜。徐越看此時天色還早,便隻是在街道邊上的茶鋪要了一壺茶提提神,再要了幾樣點心打包,身上的幹糧不多了,徐越琢磨自己這幾天都不會住店,還是有備無患的好,免得到時候弄得饑腸轆轆。
東楚的小鎮和東吳沒什麼兩樣,不管是民風還是街道樣式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度。故而徐越休息了一會之後便沒有在小鎮多做停留。徐越此番北上要看的就是與東吳不同的地方,了解北方各國的民風,治國的方略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學有用的東西。其實這方麵的東西徐越都知道,在茅公台都學過,徐越要做的就是親身去體驗一下。本來自己的所知相當於是一個平麵,徐越需要讓它變成立體的。
東楚是一個疆域極為遼闊的大國,在揚江的南邊一樣擁有遼闊的國土,隻是東吳西麵如同大荒一般的崇山峻嶺把兩地阻隔開來,多少年來從未有人征服東楚與東吳之間的大荒。徐越此次北行早就安排好了線路,首先渡過揚江進入東楚,一路向北進入北元境內,向西到達晉國,向南再進入東楚,然後一直到達南邊的南粵,最後翻越南粵與山越之間的南荒,進入山越,從山越回到東吳。徐越甚至想好了,回到東吳差不多就能讓徐肱好好的享享福了。那時候就真正的可以給徐肱分擔了。
揚州城,東楚在東麵最大的城池,也是東楚在東麵的軍事大本營,城中常駐十萬大軍,對東吳可謂是虎視眈眈,隻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徐越此時走在揚州城中,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的繁榮景象,百姓豐衣足食。
徐越還發現揚州城中的武者很多,雖然大多隻是武士境的入門武者,可這份家底偏偏是東吳沒有的,這便是東楚的底氣。這些年來東楚不但能抵擋住尚武深入骨髓的北元,還能穩穩壓過北元一頭。根本就在這裏,論整個春秋宗師境的高手,大國之間其實相差不多,就算東楚比晉國,北元都多一些,可畢竟宗師境的高手很少參與世俗的爭鬥,這些差距並不會影響大局。可論這武士境和武士境的武者,晉國和北元加起來才能壓住東楚一頭,而這些武者恰恰是影響春秋格局的主力。
揚州城的繁榮程度其實不如臨州,甚至連金山都比不上。徐越忽然有個念頭,是不是東吳人把練武的天賦都變成了經商致富的生財之道了。要不然怎麼東吳的武力墊底春秋,可是財力偏偏冠絕春秋,若是一窮二白,估計東楚也不會打東吳的主意了。
徐越在揚州城轉悠了半天,發現當地很多權貴富商豪紳有什麼需求都會去官家的夙願閣發放任務,一些需要錢財的武者則可以去那邊觀看任務公告,接下任務並且順利完成便能得到不菲的報酬,同時也能磨礪自己,可謂是互惠互利。這樣還能挖掘出大量有天賦的武者。
徐越擠在一群武者中間,在這邊觀看公告的大多都是入門武士,還有一些就是普通武者,隻是會些拳腳,筋骨比常人強一點。武師境在春秋也算是小有地位了,若是沒有什麼意外,自然是高高在上,自然不用如此的拋頭露麵了。
徐越看到一個很符合自己的任務,是當地的富商發放的,需要人押送一批絲綢去北元境內。要求就是需要一到兩名武師境的高手,若幹名武士境。相信沒有小宗師境的高手會去搶一批絲綢的,故而武師境帶頭也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