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聞酒香
原創精粹
作者:張驀凡
迎著秋日溫暖的陽光,伴著略顯涼意的秋風,我與幾位“文人墨客”踏上了琅琊山的旅程。
整整一個上午,我們都在醉翁亭裏,欣賞著古今賢人的墨跡。在眾多的作品前,我們流連於米穆之的“猶聞酒香”之前。大家紛紛評論,從字形到用筆,從基本意思到意蘊,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於是幾位叔叔伯伯把它定為醉翁亭裏最為出眾的作品。他們一唱三歎,不肯離去。
我一邊安靜地聽著他們的評論,一邊欣賞滿園秀色,雖秋意已濃卻仍堪比春色:碧綠的小池塘被風吹皺,陽光閃爍如同碎金明亮著遊人的雙眼;幾隻調皮的灰鴿一會兒在池塘邊嬉戲,一會兒又蹦到牆角。園裏的翠竹依舊綠意盈盈,透過牆上鏤空的圖案,看上去宛如大家閨秀般矜持莊重,立在一側,默然不語。青竹們仿佛在欣賞牆壁上那筆力精湛的《醉翁亭記》。雖是集蘇東坡的字而成,但洋洋灑灑的幾百字似乎是一揮而就。時而端莊,時而奔放,如風中落葉舞,如天際白雲飄。
醉翁亭由此文得名。曆經千載,其名彌盛。海內遊客,不絕如縷。在古色古香的環境裏,依然流淌著千年前醉人的酒香,充盈著強健的文脈。我們徜徉其間,似乎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不知不覺,一個上午便過去了。午後的陽光似夢一樣散落在醉翁亭裏。我們走了,可是那份欣賞和迷戀,已經烙進了每個人的生命印跡裏。
點評:
這篇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有所學還要有所曆,前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此之謂也。
寫遊記,許多作品隻是浮光掠影地滑行一番,殊不知處處點到等於一處不到。而在此文中,作者采用定點觀察的方式凝神細察、思接千古。
開頭輕點一筆,接著概述一筆,然後細描一筆,最後點示一筆,思路非常清晰。
最出彩的是細描的三、四兩小節。把秋色寫得勝於春色,語言之中流淌出對生活雅趣、美趣的初步體驗。語言的形式也變幻多姿,這樣文章就如一池流動的活水。(指導老師:許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