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就得先知道幾天前,乃至馮楠離開福特納這段時間裏發生了什麼。
在馮楠離開的這半年左右的時間裏,他曾經率部伏擊塔搏叛軍的灘塗和紅樹林就被鏟除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的軍港,王室內河艦隊的主力將在此駐紮,岸上也修起了一排排的營房,這片營房幾乎與別墅山角下原來的臨時營房和狼嘴岸炮陣地形成了一個牢固的三角形防禦基地,拱衛著山頂王室別墅——也就是現在王庭的安全
今天的內河艇基地迎來了兩件大喜事,一是基地的剪彩儀式,二是金麗女王今天要帶著新生的王子殿下去王國的聖地——伊胡塔聖地拜祭先祖。
伊胡塔聖地是原住民伊胡塔部族的祖居之地,而伊胡塔部族是當年第一個主動和東方船隊水手通婚聯姻的當地部族,他們的後裔就是現如今的望東族。而作為一種感恩,福特納王室的每個子嗣在滿月時都要由父母帶著,前往伊胡塔聖地進行宗廟祭拜。
原本伊胡塔聖地已被叛軍占領,但一個月前王國軍隊又收複了這裏,不過宗廟已經被叛軍毀壞殆盡,曾經帶有濃烈的東方韻味的建築也被一把火化為了一片廢墟。這還不算,叛軍還把宗廟原址當成行刑的場所,五年的時間裏,至少在廢墟上處決了數百人,而且花式翻新,從槍決砍頭到絞殺淩遲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這幫家夥做不出來的殺人手段,以至於在收複了一個月後,王國的駐軍還經常從此地挖出殘缺不全的白骨乃至腐爛的殘屍來。
當金麗女王提出要按照傳統帶著新出生的王子去祭拜伊胡塔宗廟和為王子舉行命名儀式的時候,遭到了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反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伊胡塔聖地才收複不久局勢尚未穩定,二宗廟已經受到破壞,無法進行正常的祭祀。
也有少數的大臣讚同金麗的提議,這幫人大多是極重傳統的老古董,還有一些是馬屁精,反正金麗女王陛下怎麼說,他們都會說好的。
雖然反對的大臣占大多數,但構成多是軍官和參事官,人數雖多但按照相關的法律不能幹政,隻能參政。製定這些法律一是為了給世人一個開明、民主的印象,另一方麵則是不想把權力過多的給予軍人和異族,塔搏將軍的例子在那兒擺著呢,軍人隻能有限度的參政,才能保證不發生軍事政變一類的變故。那些參事也是如此,他們大多都是異族人,不是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嘛,因此他們的話隻有在金麗女王需要的時候才能被聽的進去。
讚同金麗前往祭祀的大臣門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是職業政治家,知道維係王室權力的重要性,因為他們都是寄生在王權上的寄生蟲,所以雖然是一群可惡的人,但對於王室的權力,卻是能批命去保護的。
對於金麗女王按照傳統去伊胡塔聖地祭祀的必要性,他們也提出了幾條理由:一是作為一個王者,尊重傳統是美德;二是這次祭祀不僅僅是祭祀伊胡塔先祖,同時也是對叛亂中死去的無辜同胞進行公祭;這兩點理由得到了底層百姓的擁護,福特納已經被塔搏將軍糟蹋多年,一次對無辜死難者的公祭,多少能夠撫慰民眾那傷痕累累的心靈。這第二條理由,爭取到了不少民心,這樣一來就有了上下聯動,軍官和參事們在兩天內就完敗了,他們隻得憋著這股子邪火,還得安排安全保衛工作,畢竟這些是他們的職責。
在這個時候,軍官和參事們開始想念起西河子爵大人馮楠來了,都覺得要是他在的話,局勢不會是這個樣子。隻有少數聰明的參事官認為即便是馮楠在這裏,也阻止不了祭祀這件事,因為隨著金麗的翅膀慢慢的變硬了,人也越來越有些剛愎自用,若是金麗女王真的還聽得進去馮楠的話,馮楠又何必黯然回國去呢?況且自馮楠走後,金麗一直有計劃的在宮廷裏進行著去異族化,無論是華人還是猶太人或者其他什麼人,正在被逐漸的從宮廷勢力中清理出去,特別是兩個月前,蘇妮等人突襲塔搏叛軍的駐華外事機構,盡管金麗也下詔評價說這是一個野蠻的恐怖襲擊行為,但她也順水推舟的接管了在華的全部外交權力。但蘇妮等人被中方判刑的消息傳回福特納後,卻引起了悍然大波。因為憤青哪裏都有的,福特納也不例外,他們原本就一直對中方含糊地承認塔搏和王室的兩個外交機構共存而不滿,這次突襲行動就像是一陣興奮劑,讓福特納憤青的愛國熱情一下就升到最高潮,他們認為蘇妮等人是福特納真正的英雄,中方對他們的英雄判刑是不公正的,再加上塔搏間諜的股東,他們很快就采取了報複行動,反正在難民營待著也沒事做,他們衝破難民營的柵欄,上街遊行,毆打、驅逐華人商戶和打工者,多虧了望東城還是猶太人的租借城市,警察高效公正,而馮楠在此地又有一小塊封地,能夠成為華人在福特納的避難所,總算是沒釀成馬來那種排華悲劇。但如此一來,就算馮楠回來了,看到這樣一種場景,還能不能繼續為金麗效力都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