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書院的事情了,由於已經有過一次經驗,這次處理起來就比較輕鬆了,開學那天見到了嚴夫子,一個冬天過去了,老人家依舊精神抖擻,不僅沒有被打擊垮,反而鬥誌更勝,陸霄不禁為嚴夫子班上的學生們擔憂。
張聞一看著楊時賢差老仆送來的流民安置的一係列建議,還有一封私信。信裏的內容很簡單,說明了這些東西出自陸霄的手裏,但是不要對外說出去,送給官府的時候,酌情處理。
畢竟是前任的吏部尚書,門生故吏不說滿天下,至少在這廣陵城裏,就有一個,廣陵府君就是他老人家一手任命的。
陸霄送來的這些建議,張聞一看了一遍,也不得不驚歎一聲,這些東西要是下達地方,嚴格按照這上麵寫的步驟執行,效果要比現在像無頭蒼蠅一樣好得多。
張聞一決定親自走一趟,否則現在焦急的就像熱鍋上螞蟻的府君大人,或許不會把這些東西當做一回事,這人現在已經為了籌糧快瘋了,已經殺了兩個囤積貨物的糧商了。
府君江海民現在憔悴的很,兩眼通紅,血絲遍布,整個人瘦的比竹竿強不了多少,如果把他放在城外那些流民人群當中,大抵也沒幾個人能認出來。
張聞一的到來,江海民大喜過望,自己這位老上官,這個時候過來,肯定不是串門的,多半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好消息。
江海民拿著張聞一給他的一個本子,剛剛看了兩眼,立刻精神煥發,這些東西對他來說件事就是救命良藥,許多困擾他的難題,一下子迎刃而解,不僅流民得到了安置,說不定這次危機過後,自己就該往上挪一挪屁股了。
江海民感謝了張聞一後,就匆匆忙忙的召集手底下的官吏,親自帶著他們去南門的流民那裏,按照小冊子上的辦法,一樣一樣的落實。其他三個城門,也從南門這邊,派遣過去有經驗的人手,一定要確保小冊子上的那些舉措,落實到實處。
江海民又在府衙召集官吏,把廣陵城附近的水路圖、官道圖以及城內布局圖都掛了起來,一眾手下的官吏看不懂上官這是意欲何為。
“諸位,這次流民太多了,城外拖家帶口的已經有三萬人了,這麼多人不能光吃糧食不幹活。這麼多人整天沒事幹,聚在城外,我想諸位心裏都不踏實吧。現在已經有了對策,本官要把廣陵附近的河道、管道進行一番修整,廣陵城內的許多地方也要進行修繕。”
“以前這些事情不做,是因為怕勞民傷財,現在不同了,城外有這麼多流民,我們隻要管他們吃喝,再給幾文錢,就會有數萬的壯力來幹這些活計,不僅能解決了流民聚集可能帶來的安危難題,也能造福廣陵百姓,何樂不為?”
看著手底下官員們個個眼冒精光,江海民知道這次流民安置已經不再是困擾整個廣陵地區官員的難題了,一切隻要照著計劃去辦,就不會有大問題,想到這裏,又摸了摸懷裏的小冊子,等欽差來了,一定要獻出去,雖然不是自己所創,但至少能得一個獻寶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