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追夢的中年大叔(1 / 2)

五個開始追夢的中年大叔,設計了幾個辦法來弄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第一個是要走以貨易貨的道路,這個是最佳選擇。

小鏡子之類的小商品是好東西吧?還有那些成本不貴,一塊錢一件的貨色大街上能看到好幾家在賣……噢,現在漲了些,變成兩塊一件了。

吳大鵬說:“強子,你去大街上收購一些吧,沒工夫挑了,直接打包,雇個車送過來,裝我們這裏的倉庫……到時候我們針對那麵的實際情況再說……”

宋子強笑了,說:“你們終於用到我的長處了……我才不去吃那個虧呢。”

他回到市裏後,直奔小商品批發市場,侃了半天的價錢,連批發帶贈送的,宋子強拿出計算器一算……合著成本才一塊二角錢。

小商品老板還得出車給他送貨。兩人一路上在車裏也聊得挺開心的。

小商品老板說:“老板,弄這麼多小商品跑這山區裏幹什麼?”

宋子強說:“我要在後山村開個超市……”

小商品老板馬上一臉的恍然大悟:“大哥,沒看出來,你還是能幫人洗錢的主。”

宋子強的臉紅了一下:“哪裏,哪裏,你別亂說……”

小商品老板說:“您這樣的人,一定是我最穩定的顧客了,我有病才會亂說……還請老板多多照顧。”

“好說,好說。”

車路過鎮子上的一個小農貸市場時,宋子強又下車買了一些菜,小商品老板殷勤幫著他拎到了車上,說:“老板,那啥,以後有好事兒一定想著點兄弟唄……買賣不好幹啊……”

宋子強又是爽快地說:“好說,好說。”

他心裏美滋滋的,能給別人前途的感覺挺好呢。

小商品老板把貨送到了地方後,這路況都把他嚇得一身汗,他也顧不上擦汗,又跑前跑後地幫著卸貨。

他一看到在這樣的地方要開個超市……這路子太不一般了,要給他們留下好印象呢。

這第二個是用貨幣購買。

王德發上網查了一下工業白銀和銅板的價格,又查了一下宋元明的白銀與商品的交換比價,和張國安商量了一下,就定下了一個調子。

王德發說:“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

銀兩完全成為流通貨幣隻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

我們之所以產生這一時期白銀是主要流通貨幣的印象,主要是受明清小說的影響……那幫子人寫小說可沒有資料可查,張口就來,舉手就寫。

雖然到了宋這個時期,仍然是以銅為貨幣,但是白銀確實已經出現了。

尤其是到了南宋時期,白銀開始廣泛使用。主要表現在以白銀來做稅銀上繳朝廷、除了地方上的留存、商業支付外,在宋代大部分還用於“贍軍”,即軍需開支,這就足以體現白銀流通職能的擴大。

在我們這麵一克白銀為3.23元,一斤米錢吧?但是,這是在工業化生產的條件下才做到的……而在宋時根據《宋史食貨誌》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誌》“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至於在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但這個是特殊時期,不在正常計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