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透析
作者:
平台開放的大勢不可逆,但要如何趟過這條河,都還是未知數,騰訊正在摸索中前行。
6月15日,騰訊首屆合作夥伴大會在北京召開,繼去年12月5日騰訊向業界宣布將進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籌備期以來,新浪、百度、淘寶、360等幾大互聯網公司已先後宣布開放,騰訊的開放姍姍來遲。
據騰訊披露,截至今年5月,近兩萬名合作夥伴已經或即將接入騰訊開放平台;2010年騰訊總體收入200億元,不包括渠道費用,分配流向第三方合作夥伴的金額高達40億元。其中,單款應用單月最高分成已突破1000萬元。這些數字足以令開發者激動。
“我們向所有的合作夥伴承諾,騰訊開放是不可逆的,這扇大門隻要一打開,就不會關閉。”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官馬化騰語氣鏗鏘。
“企鵝”角色轉變
“開放對騰訊而言是一次革命。”馬化騰的“革命說”在不同場合被反複提及。
事實上,騰訊對於開放的部署並非僅始於半年前。早在2006年,騰訊就在內部推出將QQ基礎體係組件化、模塊化的“蜂鳥”(Hummer)平台,使各業務部門能夠調用QQ的各種核心功能。雖然隻是針對內部,但“蜂鳥”可視作一種初級的開放平台形態和理念,並為現在的全麵開放奠定了技術基礎。
對此,騰訊IM事業部總經理殷宇在采訪中表示,在第三代QQ上,互聯網應用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到了50%,大家上QQ,不隻是為了聊天,更是為了偷菜,“開放的平台正在形成”。
2010年9月,騰訊又進一步發布了WebQQ2.0,嚐試把QQ上的應用比例進一步提高,轉化為100%的應用平台。QQ最初的IM的功能則成為該平台中的應用之一,QQ賬號、關係鏈、通信能力等一些核心功能,成為這個平台的基礎服務,提供給第三方應用。
而繼去年年底QQ空間、騰訊朋友及騰訊微博開放平台上線後,2011年5月,包括WebQQ和QQ客戶端兩大產品在內的開放計劃“Q+”發布,並將在7月正式推出。“Q+將會提供十大互聯網基礎服務,大幅削減互聯網應用開發的成本,它是一套完整的互聯網基礎服務的平台。”殷宇表示。
截至目前,包括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付通、電子商務、搜搜、QQ彩貝聯盟和QQ在內的八大平台都已向第三方合作夥伴開放。此外,騰訊還通過Discuz!平台完全開放“QQ登錄”,這使得用戶能用QQ賬號一鍵登錄第三方網站,並將在第三方網站發布、分享的信息即時同步到QQ空間。騰訊正在從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互聯網企業,轉型為一站式服務的平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