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5~7歲親子遊戲(1 / 3)

發育特點感

知覺的發展:幼兒在成人教育下,已能正確辨知混合色和不同深淺的顏色,能夠分辨差別細微的語言,視覺的有意性迅速發展。能按事物的性質進行歸類,並能從背景中突出主要的對象,分清主次。

注意的發展:對生動形象有趣的東西已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5~7歲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可達15分鍾左右。如果活動方式適宜,可保持20分鍾的穩定注意,注意的有意性進一步發展,喜歡看內容較豐富情節較複雜的畫麵,注意的範圍隨其年齡增長也在日益擴大,幼兒注意的分配也有了較大發展。不僅能邊唱邊跳,還能注意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幼兒注意轉移能力已有了進一步發展,能靈活迅速地轉移自己的注意。

記憶的發展:有意記憶有了明顯的發展,不僅能努力記住和再現所需要的材料:還能運用一些最簡單的記憶方法加強自己的記憶,但對抽象的詞句或生疏的事物仍記憶不好。

思維和想象的發展:思維仍然是具體的,但開始有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事物也從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過渡到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同時也能理解事物簡單的因果關係。想象有了較多的創造性和一定的隨意性,與現實混淆的情況減少了。

語言的發展:能準確而清晰地發出本族語言的全部語音,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能用較多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思想,能敘述自己經曆過的一些事情,喜歡提問,有強烈的求知欲。

情感的發展5~7歲幼兒的情感仍是外露的,高興與不高興、難為情等都有明顯的外部表情,但他們的情感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趨於穩定,對人對事已有自己的看法。在與同伴相處中,能保持友誼,同情心更強,集體情感也逐漸加強,能更好地了解和執行集體的行為規則,較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行為,集體榮譽感也發展起來了。

此時的幼兒已懂得熱愛、喜歡。喜歡英雄,尊敬和羨慕少先隊員,並願意向他們學習。熱愛美的情感也有所發展,愛清潔、愛欣賞美麗的圖片、優美的環境布置、自然景象和動聽的音樂等。

意誌的發展:能夠按照既定的目的去行動,並努力克服困難。特別是6歲後,進入小學,能努力地學習,積極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強勞動責任感。

非智力因素培訓重點

在遊戲中培養幼兒愛集體的情感。

此時的孩子以集體生活為主,因此在組織遊戲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設計一些規則性強的遊戲,利用遊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規則的遵守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認識與充分估計產生的自我肯定。自信心是一種強大的內部動力,能激勵人在對事物和現狀具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務。自信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認識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促使幼兒產生積極主動的活動願望,大膽探索,思考問題,樂於與周圍人交往……逐漸發展樂觀、勇敢、獨立性強等性格特點,若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去認識和探索事物,容易形成膽小、懦弱、依賴性強等性格特點。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自信心形成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健康成長,具體可注意以下幾方麵:

安排日常遊戲時,要注意難度適中,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見解,與別人不一致時,能展開爭論。

引導孩子在集體麵前表演,講故事。

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與堅持性。

自製力即自我控製能力,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幹擾,控製自己的情感、言行。堅持性是指不怕挫折和失敗、克服困難、堅持達到目的的意誌品質。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在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和認識活動中已能明顯地表現出自我控製能力和堅持性的品質。幼兒的自製力和堅持性的發展不僅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發展幼兒的認識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製力和堅持性強的幼兒,能夠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智慧,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目的,獲得知識,發展智力。自製力和堅持性差的幼兒,在活動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稍遇困難就氣餒退縮,因此難以獲得有效的認識成果,影響認識能力的發展。因此,培養幼兒的自製力和堅持性應該成為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訓練孩子對情緒的表達與控製。

表達和控製情緒是指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控製、調節自身情緒狀態的能力,是幼兒情緒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

對於外界環境刺激,兒童有多種反映方式。有些幼兒對很弱的刺激就能產生強烈的體驗,並常常有激烈的外部表現,有的幼兒則對較強的刺激也難以產生適當的反應,有的幼兒遇到一點不高興的事就長時間悶悶不樂,有的幼兒興奮起來不能控製自己,這些表現都是幼兒情感發展的不健康表現。

培養幼兒學會表達和控製情感,就是教他們正確區別“發泄情緒”和“表達情緒”、“壓抑情緒”和“表現情緒”的不同,發展他們能對外界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並用語言和表情來表達的能力。

當幼兒學會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成人便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幼兒才能夠與周圍的人建立更融洽和諧的關係,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

遊戲特點

從遊戲的內容看:5~7歲兒童的遊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複雜。常常做那些以反映社會化事件為主題:的遊戲,例如“公共食堂”、“醫院”等遊戲,此時兒童在自己的遊戲中總是力求反映和揭示成人活動的社會意義。

從遊戲的形式看:5~7歲兒童的遊戲,有了更大的變化。開始能事先計劃自己的遊戲,與同伴商量分配遊戲的角色,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堅持遊戲的規則。這些規則帶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在遊戲中如果發生爭執,一般都能用遊戲規則來解決問題。而且對成員提出嚴格遵守規則的要求。遊戲中的糾紛常常是由於執行遊戲規則而引起的。

從遊戲的其他因素看:5~7歲兒童的遊戲時間延長,往往好幾天做一種遊戲,例如,對於有興趣的競賽性遊戲,甚至到了吃飯的時候也不肯中止。

從參加遊戲的成員看,5~7歲孩子喜歡進行集體遊戲,這種遊戲能反映較複雜的社會生活,參加遊戲的人數也就更多了,而且每一個角色要按遊戲的情節和規則行動,從而能使彼此之間的行動更加協調一致。

以下是此階段的一些幼兒訓練遊戲方案:

1.語言遊戲:送你一把傘

引導幼兒體驗故事所表現的積極歡樂的情緒和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讓幼兒體會到成就感。

幼兒欣賞完故事後,家長引導幼兒改編故事:“小動物們搭起一把大樹傘送給大象,假如××(孩子名)。在森林裏遇見了大象,你用什麼方法幫助大象。”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想象編構一個新的有情節的完整故事,在幼兒講述故事過程中,家長要及時糾正幼兒語言上的錯誤,培養幼兒連貫講述自己想法的能力。並對幼兒的講述給予恰當的評價。

提供繪畫材料:讓幼兒將自己所編的故事情節在紙上畫下來。

家長在幼兒所繪的畫旁邊寫上相應的文字說明,製成一本帶有插圖的故事書,並寫上孩子的名字。

家長可給孩子提示或和孩子一起改編故事。

附:故事

送你一把傘

森林裏的雨景多美啊!

森林裏的小動物喜歡雨天,撐著花傘在雨裏走來走去,是很有趣的。但大象不喜歡雨天,因為他買不到大雨傘,所以,大象隻能呆在家裏,真沒意思。

下午,下起了雨,大象不願呆在家裏,他也想體會一下雨天散步的滋味。

小烏龜看見了,大聲喊:“大象,你要淋濕的,我的小花傘借給你,可以為你的腳趾頭擋擋雨。”大象跺跺腳說:“不用!”

小兔子看見了,大聲喊:“大象,你要淋濕了,我的小花傘借給你,可以為你的細尾巴擋擋雨。”大象搖搖細尾巴說:“不用!”

小猴子看見了,大聲喊:“大象,大象,你要淋濕了,我的小花傘借給你,可以為你的長牙齒擋擋雨。”大象搖搖長牙說:“唉,不用。”

小熊看見了,也大聲喊:“大象,你要淋濕了,我的小雨傘借給你,可以為你的大耳朵擋擋雨。”

“不用了!”大象還沒來得及搖頭,“阿嚏——一個響響的噴嚏震得雨點兒都飛開了。”

“啊!我是該避避雨了。”大象來到一棵大樹下:“唔,這棵大樹當傘倒挺好的,就是有點漏雨。”

小猴看見了,跑過來,把小花傘撐在樹上。小熊、小兔看見了,也跑過來,把它們的小花傘撐到樹上去。

哇,一把多好的大樹傘,大象和小動物們在樹傘下開心地聊天。

“滴答——”大象的腦門突然滴上一滴雨,哎呀,樹頂有個小小的縫沒被傘遮往。

小猴問:“誰還有傘?”

“我有傘。”一個細小的聲音,原來是慢慢爬過來的小烏龜。小烏龜的這把傘,插在樹頂那條漏雨的樹縫裏。

現在好了,大樹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了。

大象高興極了,對小動物們說:謝謝你們送給我這把大樹傘。

後來呀,每到下雨天,小動物們便提起一把大樹傘送給大象,大象也開始喜歡下雨天了。

2.我有一個溫暖的家

讓幼兒初步了解,認識自己家庭的成員,並知道父母隨時隨地都在關心和愛護自己:培養幼兒對自己有一個溫暖的家而“快樂、開心”的情感。

準備一些舊相片,讓孩子將舊相片分類,如:外出旅遊照、料理家務照、家庭遊戲照等。製成一個“溫暖的家”相冊,讓孩子在每一幀相片旁邊寫上簡單的文字說明。

讓幼兒敘述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做什麼?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把畫納入“溫暖的家”相冊裏。

3.我愛我的名字

通過活動使幼兒喜愛自己的名字,對自己充滿信心,使幼兒懂得人的姓名有兩部分:姓和名。開闊幼兒的眼界。

製作名片:準備紙和繪畫筆,讓幼兒寫下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可用圖畫作標誌,也可畫上自畫像,讓幼兒自由發揮,製成各種樣式的名片。

交換名片:組織集體遊戲,進行擊鼓傳花,花落在誰手裏,誰就跟幼兒打電話,可問幼兒:“喂,你好,請問你姓什麼,名叫什麼?”幼兒必須回答:“我姓×,名叫××,大家都叫我×××。”然後,幼兒帶著自己的名片,與成人交換名片,遊戲可重複進行。

告訴孩子他名字的由來,讓他加深對自己名字的認識。

要教育幼兒尊重朋友,不給別人起外號。

4.鏡子裏的我

培養孩子自我了解、自我評價的能力。

準備一麵鏡子、一支畫筆及繪畫紙。

引導孩子觀察鏡子中的影像,並清楚地回答臉上有什麼器官。

讓孩子把鏡子裏的“我”畫出來,父母也各畫一張自畫像。

把全家人的自畫像貼在牆上,然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遇到困難,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

相互評價時,應籠統一些,如畫得大、小,清楚不清楚,愉快或悲傷,也可以就畫像的各個器官進行比較。如你的眼睛小、我的眼睛大,你的鼻子和爸爸的鼻子一樣等。

5.獲得朋友

通過遊戲,使孩子明白,隻有盡可能多地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才能接納他人,獲得更多的朋友。

幾十個小人(折紙、木偶均可)像,4塊積木,每塊積木在相對的兩個麵上分別貼上寫有“優點”的紅紙板和寫有“缺點”二字的白紙板,這樣,每塊小積木上都有三麵是優點,三麵是缺點。

家長和孩子分同樣多的小人,即家長和孩子有同樣多的朋友,另外,再留數塊作靈活處理。

遊戲開始,家長和孩子各擲一次積木,每次4塊同時擲,然後看4塊積木朝上一麵缺點和優點數是多少,如果朝上一麵缺點多於優點,則投擲者減少一個小人,反之加一小人,若朝上一麵缺點與優點一樣多則小人數不變。

當一方小人數量很多時,可喊:“我好快樂呀!”當小人數很少時或沒有時,可喊:“我好痛苦呀!”

在遊戲過程中,使孩子體驗到失去朋友的痛苦以及獲得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懂得多去觀察別人的優點才能廣交朋友。

6.搶與讓

讓孩子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應搶著做,哪些事應謙讓。

準備有“搶”、“讓”大字卡片各一張,分別畫有水果、椅子、掃帚的圖片各一張,裁判員牌一個。

出示一些圖片,請幼兒將手中的“搶”與“讓”字卡,根據圖片內容貼到相應位置,並說出原因。出示裁判員牌,顯示他回答正確與否。注意家長一定要根據幼兒理由進行評判,不要僅根據貼的字卡判斷。如幼兒將“搶”字卡片貼在水果圖片後邊,隻要說出“我要搶小水果吃,把大的讓給別人”即為正確,若將“讓”字貼在水果圖片後邊,隻要說出:“吃水果時要謙讓,先讓別人拿。”也為正確。

交換角色。幼兒充當裁判員,家長提出問題,幼兒判斷,認為正確的舉牌示意。如:我搶著幫媽媽做事(√);我把小剛的汽車搶過來自己玩(×);吃橘子時,我搶大的(×);排隊時我不搶,讓著別人(√);坐車時,我願第一個上,好搶好座位(×)。

可把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出現問題的行為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理解“搶”與“讓”的實際意義並學會正確使用,達到自我約束行為的目的。

7.原始吼叫

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情境中,釋放鬱積的情緒能量,發展良好個性,培養開朗性格。

家長帶孩子到空曠的場地,讓他模仿小動物叫聲。如果是有回聲的場地,效果最好,時間最好選在清早或黃昏。

家長讓孩子想象一下,沒有語言的猿人是如何表達高興、害怕、憤怒、喜愛的感情的,然後與孩子交替發出表達這些情緒的吼聲,一方發聲,另一方要猜所要表達的意思。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嗓子。

吼叫完後,家長可讓孩子描述一下那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感。

8.小刺蝟背果子

發展幼兒上下肢力量及身體的協調性,培養幼兒對爬行的興趣,增強競爭意識。

選擇平整、安全的活動場地一塊,畫好起跑線,小刺蝟頭飾若幹,背麵貼著雙麵貼的紅果子卡片若幹,並在距起跑線10~20米處將紅果子隨意撒下。

幼兒戴上頭飾充當小刺蝟。小刺蝟在聽到命令後,爬向對麵放紅果子的地方。到達目的地後就地滾動,使紅果子粘到背後,迅速爬回起跑線,爬得快且粘得紅果子多者為優勝。

本遊戲可在幼兒園進行,也可由家長組織幾個幼兒進行。

要求幼兒在背果子的時候,必須前滾翻或側滾翻粘起果子。

遊戲可多人同時進行,也可幾人一組,以接力的形式進行。

9.小猴耍把戲

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將一塊白色厚紙剪出兩個正方形,分別在兩張紙上畫上同樣的猴子,把其中一張圖畫沿對角線方向用膠布固定在一根飲料吸管上,另一張貼在背麵,將吸管夾在中間注意,圖畫對角線長度要比吸管短。再用一根鐵絲穿過吸管就可以了。

孩子雙手執鐵絲,家長發出指令,孩子根據指令吹氣。指令可有:

1.懶散的猴子。指令孩子緩緩吹氣,猴子慢慢翻動。

2.瘋狂的猴子。此指令時要求使勁吹氣,猴子將快速轉動。

紙猴是靠吹氣轉動的。吹力不同、旋轉的快慢也不同,孩子可以從中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強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10.玩沙遊戲係列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欲、好奇心。

尋找“寶藏”。家長將幾種玩具埋在沙堆裏。向幼兒交待用手扒開沙子尋找小玩具的活動方法,並強調活動規則:不得將沙子揚撒,也不得用沾滿沙子的手去觸摸臉、衣服等,然後讓幼兒在規定的時間裏進行尋找“寶藏”的競賽。

製作彩沙。為幼兒提供各色的顏料加水,讓幼兒在細沙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拌勻,用此方法把沙子染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彩沙。然後將彩沙曬幹,分層裝入同一隻無色透明的玻璃器皿內,七色彩沙便如同彩虹般絢麗多彩。

造城堡。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玩具以及各種不同形狀、大小的容器,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造城堡。家長可以啟發幼兒用容器印製“沙餅”,並將其壘成“城堡”,再用蠟光紙在城堡之間鋪設小路,用會發光的錫箔紙做一些河流湖泊。還可以將活的小烏龜、小螃蟹等放入潮濕的沙堆中,讓它們自由鑽爬,幼兒則為它們建造家園。最後,家長啟發幼兒將所建造的城堡或動物家園一一畫下來。

製作盆景。家長準備幾隻較大的玻璃器皿,讓幼兒盛上幹沙,然後用帶葉的樹枝和青草等裝飾成象征森林風貌的人造盆景,並把小蝸牛、小昆蟲等放入其中,增強真實感。

11.故事遊戲

這是個適合全家一起進行的有趣活動,自家族傳說、童話或最喜歡的故事中,挑選出幾個人名,製成卡片後置於袋中,讓家中的每一位成員自袋中抽出卡片,各自扮演所抽中的角色。

將每一種類別的卡片,例如角色、場景與動物等卡片,分別放置於不同的袋子中,讓家中每個人輪流抽取自己所代表的角色,再由每一個角色所代表的人抽出場景與動物的卡片。這個遊戲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不同的角色努力克服動作卡片所規定的難題,當難題解決後,遊戲也跟著結束。

例如參與遊戲的人,可能自人物角色袋子中抽出“國王”、“龍”與“老鷹”三個角色。場景卡所選到的背景可能為“海灘”,而動物卡可能為“雨天”,各個人物角色根據這樣的條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情節。

12.海灘的一天

你們可以選擇比較空閑的日子,來一次模擬的海邊聚會。

在模擬海邊聚會時,你們可以在廚房的地板上,鋪上大塑料毯後,放上一個裝滿沙子的塑料盒,營造出一片沙灘的景象。每個人各自帶來其他的海灘用具,包括貝殼、海草、海潮之聲的錄音帶、海灘椅、水桶、鏟子等。

之後你們便可將暖器開啟、穿上泳衣,啜飲著夏日清涼飲料,悠閑地吃著冰棒與涼的。

13.改編故事小河馬的用處

森林裏進行“看誰本領大”的比賽,許多動物都得了獎,隻有小河馬在各項比賽中都輸了,大家叫他“沒用處”。小河馬羞得滿臉通紅,悄悄地躲在草叢中哭了起來。

樹上的小鳥見了,說:“別哭,別哭,各人都有各人自己的特長。我看你嘴巴很大,就跟我學唱歌吧。”小河馬一聽高興了,就跟小鳥學唱歌。可是呀,他的大嗓門震得大家捂起耳朵,抱著腦袋叫“真難聽,真難聽!”小河馬難過得眼淚又流出來了。獅子見了,說:“你的眼睛亮,跟我學打獵吧。”小河馬很想學點本領,可是他不願傷害動物,所以他不想學打獵。獅子對小河馬搖了搖腦袋,就扛著獵槍走了,小河馬低下頭又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