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不共戴天的仇人
老七在密山的日子過的那是一個舒服,雖然密山不是哈爾濱那樣的大城市,但在當時這裏是黑龍江東部的縣城通往省會的必經之路。各個縣城的馬幫源源不斷的來到這裏,將貨物要麼賣給當地的收購商,要麼轉運火車到哈爾濱。總之這裏是黑龍江交通樞紐城市。其繁華程度也可見一般。老七平日裏沒什麼事,算算馬幫來到這裏至少還需要個十幾天時間,這段時間足夠他養傷了。他每天早上起來,到外麵隨便吃點早飯,就會跑到客棧旁邊的一家茶館去聽評書。這段時間評書先生講的是三國的故事,現在正講到赤壁鏖戰的時候,老七每天興趣十足,上午下午的兩段評書他從不錯過。他十分佩服評書裏麵的諸葛亮和周瑜,但最佩服的還是關羽。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和樹根還有小飛龍的關係就好像人家評書裏講的桃園三結義。
茶館的老板姓周,是個天天帶著老花鏡的老人,老七每次見麵都會客氣的叫他“周大爺”,周老頭也非常喜歡老七這個孩子,他知道老七喜歡聽評書,就將自己收藏的幾本評書稿借給老七看,有《三國演義》、《三十六計》、還有《隋唐演義》。老七太喜歡這些書了,因為以前也聽吳管家和自己講過這樣的故事,比如三國裏桃園三結義、七擒孟獲,還有隋唐演義裏麵的李元霸、李世民、秦瓊等等。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從頭到尾的看看這些故事裏到底都講了些什麼。這次借著養傷的機會,除了上午下午必聽得兩段評書外,剩下的所有時間老七都在房間裏看書。
通過幾天的看書,他發現他自己更喜歡《三十六計》。也許是因為其他的故事他都知道一點,精彩的段子吳管家都跟自己講過了,他再看一遍也就是能把所有的故事串聯起來,別的沒什麼吸引他的了。而《三十六計》就不一樣了,看每一篇都好像能夠得到很大的啟發。他還經常把自己這幾年經曆的事情和故事裏講的計謀對比,比如說,當年村裏都在傳劉家已經知道了誰是放火燒他家房子的人。這是不是真的,劉家人到底知道不知道,我是不是中了人家的敲山震虎計策了?還有我和樹根捉熊的時候,滿身塗滿了蜂蜜引熊掉進事先設計好的陷阱,這算不算請君入甕呢?反正所有的計謀全看完之後,他都是半知半解,但隻有一計他看懂了,那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他知道他從蛤蟆溝跑出來用的就是這一計。
老七就這樣每天看書,聽書,吃飯,睡覺的過了十幾天,一直等到貨棧的馬幫到了,他才開始忙碌起來。兩天的時間貨棧需要的貨物配齊了。這個時候他突然想起來的時候答應樹花給她買好看的布料,他急忙安排其他人裝貨,而自己就去密山的繁華大街買布料了。密山好一點的布料店都在位於市中心的一條大街上,這裏有很多老字號的地鋪,老七選了一家比較大的店鋪走了進去,這裏的布料樣式還真多,老七選中了一塊小碎花的布料,讓店家給包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店鋪裏走進了一男一女兩個人,店家看到後連忙跑過去殷勤的說道:“田中先生,你今天來想要點什麼?”
“我要買素一點的絲綢做和服。”來的人生硬的回答道。
老七本能的回頭一看,發現來的這個人下巴上有一個刀疤,老七心裏突然緊張起來,他的腦海裏馬上浮現了鄂倫春那天晚上,樹根和他說過的話,殺他父母的三個日本人裏有一人下巴上有一個刀疤。難道這個就是殺害樹根父母的仇人?老七不敢妄加推測,隻好假裝還要買其他東西,在店裏閑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