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掛名的,但楊昱勉強也算是搭上了點關係。
因此,他的待遇還不錯,坐定後,外間立刻有家仆入內看茶。
“楊百戶,你是哪裏人氏啊?”王振淺泯了一口茶,緩緩看向楊昱。
楊昱還沒坐暖,立刻站起,拱手道:“回大人的話,下官河間府人士說完心中就有些忐忑,當初在錦衣衛經曆司填入職表時,就這籍貫和名字是正確的,其他一概是胡亂填的,卻不知道這個答案跟王夫人能否對得上號麼?
王振聞言便轉過頭看了一眼,道:“夫人,算起來你也有快十年沒回過家鄉了吧?”
王夫人展顏一笑道:“是的,老爺
聞聽兩人對話,楊昱心中更加狐疑起來,難道說這殼兒真是王夫人的表弟麼?靠,這怎麼可能!
緊接著,王夫人瞥了楊昱一眼,才回首對王振道,“老爺,我表弟(楊昱的字號)是正統七年的秀才,隻因家道中落,才棄文從武,這麼巧,幾經周折後,投入了老爺門下,老爺今後可得好好栽培他哦
“哦?”王振聽聞楊昱是秀才出身,看向楊昱的眼神不由一亮,“是麼?”
看來王夫人把王振的喜好揣摩得很透,知道他是教書匠出身的,向來挺看重文人。短短幾句話,就輕而易舉的讓王振對楊昱刮目相看起來。
“回稟大人,下官確是在正統七年鄉試中過秀才,隻是家父早亡,入不敷出,在村裏當了兩年教書匠,攢夠銀兩之後,去歲本欲參加府裏秋試,豈料世事無常,銀子被賊人所掠,一應文書損失殆盡,才不得已到京城來尋個活路,機緣巧合下投入錦衣衛,入了武職
楊昱趁熱打鐵,順著王夫人的話趕緊編了下去,還投其所好的給自己安了個教書匠的頭銜。
果然,王振聽完後微微頷首,看了眼手中的《孫子兵法》,才又對楊昱道:“這麼說來,楊百戶倒是個文武全才喲
“大人過譽,下官習文練武,皆是略知皮毛,尚不及大人萬一。如若大人不棄,下官願追隨大人鞍前馬後,掃安南,平倭寇,蕩瓦剌,為我大明朝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史書上記載,王振不僅貪財攬權,還算是個頗有抱負的太監。位極人臣之後,他沒了什麼奔頭,總不能把皇帝幹掉吧,於是就整天琢磨著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以期名留千古。當然,這個在軍事上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大太監,兩天之內匆忙糾集了五十萬明軍,攛掇明英宗打了場遺臭萬年的仗,最終在土木堡全軍盡墨。名是留下了,可卻是留了個臭名,遺臭萬年。
因此,楊昱這番馬屁,確是拍到王振心坎裏去了。
在其他人眼裏,王振也就是一貪財之人,誰能想到這位大太監胸中是有抱負的。
放眼整個大明朝,恐怕也隻有先知先覺的他,才能把這個馬屁拍得那麼順溜。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是啊,人世間知己難求。
雖然還不至於把楊昱引為知己,但王振聽了這馬屁之後,心情大悅,看向楊昱的目光中明顯多出了幾分讚賞之意,擺手道:“坐吧,楊百戶,自己家人,別太拘謹了
王夫人卻是微微有些詫異,看似隨意的瞥了一眼楊昱,但卻仿佛若有深意。
楊昱心中篤定,知道剛才那一拍的效果不錯,有了王公公這句話,自己升官的希望有門兒了。
果然,接下來王振對楊昱更是好奇,細細詢問了他一些諸如目前職位等等的情況。楊昱回答得滴水不漏,加上王夫人又在一旁時不時的插幾句話,幫忙捧一下,談話氣氛相當的融洽。
本來按事先的安排,王府還設有酒宴,不巧的是,三人聊天快結束的當口,書房外有個小黃門求見,然後就見王振急匆匆的隨他入宮見駕去了.
王振一走,王夫人臉上立刻現出喜意,單獨在後院擺了桌酒席,邀楊昱一塊吃個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