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談論早戀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則登在報紙上的新聞事件:
早戀遭奶奶粗暴幹涉 十三歲少女服毒自殺
昨日清晨8時許,崇州市江源鎮大廟村的高桂芬婆婆打開孫女敏敏的房間時驚呆了,十三歲孫女口吐白沫早已離開了人世。敏敏隨後被鑒定為“服毒自殺”。當地傳聞為:奶奶為阻止孫女早戀,禁止她上晚自習,因而點燃了悲劇的導火索。
為查明真相,記者於當天下午1時30分趕到大廟村,敏敏已被殯儀館的車接走了。這個小家庭籠罩在濃鬱的憂傷氣氛中,鄉親們談及此事無不流下憐惜的淚水。“敏敏啊,我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你就這樣報答我啊?”敏敏的奶奶高桂芬臥病在床悲歎不已。
通過采訪,記者終於了解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上午7時30分左右,高婆婆為孫女準備了早餐,並上樓叫孫女下來用餐。她喊了一陣後沒有回音,接著在門上又敲又搖,但還是沒有任何反應。高婆婆深感不妙破門而入,她看到敏敏口吐白沫躺在床上,早已離開人世。警方隨後趕到現場勘查,初步鑒定敏敏係服毒身亡,毒藥為鼠藥“王中王”。
一提到孫女的離開,高桂芬婆婆就痛哭失聲。敏敏是個才貌出眾的好孩子,讀初一時就不時收到男生的“情書”,高婆婆發現孫女出現了早戀傾向便極力阻止她。以往每當敏敏放學或下晚自習時,年逾六旬的奶奶都要去接她回家,說主要是害怕她被“壞人”纏上,毀了她的前程。不少鄰居也都稱,因敏敏長得太乖了,很多男生都在追她。
本學期敏敏就讀於江源中學初二(2)班,前天晚上本學期的第一堂晚自習尚未開始,奶奶便先後兩次叫敏敏的妹妹去把姐姐喊回家。因敏敏“不聽話”,奶奶親自出馬,從教室裏強行把敏敏揪回家裏。直到悲劇發生後,奶奶才意識到孫女竟用輕生“回應”奶奶的做法。
在敏敏的一本筆記本上,工整地抄寫著歌星梁靜若一首名為《勇氣》的歌詞:“終於作這個決定,別人怎麼說我不理,隻要你也一樣肯定,我願意天涯海角陪你去……最害怕突然說要放棄,愛真的需要勇氣。”敏敏在另外一個筆記本上還寫下蘇有朋《柏拉圖的永恒》的歌詞:“我愛過了誰,也為一個名字崩潰……我隻愛你多一回。”敏敏所抄所寫,無不顯露出一個十三歲少女朦朦朧朧的愛痕。
下午2時30分,在江源中學老師辦公室裏,敏敏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蒲震和眾老師憶起這個“得意門生”時無不痛心疾首。
蒲老師說敏敏學習很用功,成績上等,但她太內向了,有什麼心事從不會外露。對於敏敏早戀的情況,老師們表示從未發覺過。敏敏出生六個月後父母便離異了,父親又長期在外打工,老師們認定這對敏敏的傷害太大了。敏敏的語文老師劉伏元和幾位同學都說,頭天晚上敏敏的奶奶來到學校對著敏敏大吵大鬧,太傷口敏自尊了。據稱,敏敏輕生時還給班上兩位要好的同學寫下了一封遺書,這封遺書同學尚未收到,目前已由取證民警取走,內容不得而知。
毫無疑問,孫女走了,善良的奶奶將從此心受煎熬。因為她壓根就不會想到:自己對孫女百般地憐愛,竟變成了殺害孫女的一把利刃。
從這則新聞裏,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的離棄留給敏敏的是一種愛的缺失,奶奶的“彌補”則沉重得讓她感覺成了負擔。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表麵上看,不當的愛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實質上,導致悲劇的真正元凶是家長不懂早戀,對於發生早戀的孩子不知該怎麼辦,一味地阻止打壓,最終,孩子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選擇放棄生命。
社會在向前發展,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現代的孩子再也不似過去的父母,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他們都比我們提前成熟了許多。對待孩子,尤其對待早戀的孩子,家長不可再用過去的方式,而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結合有關專家的建議,處理好孩子的早戀問題,使孩子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談到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父母家長都知道盡可能讓孩子遠離早戀。但是,要怎麼做呢?對於有早戀跡象的孩子,父母家長該怎麼辦?對於已經陷入早戀裏的孩子,父母家長該怎麼去對待?對於不聽父母勸說,堅持早戀的孩子,父母家長該怎麼辦?這些問題真的讓家長很頭疼。但是,我們認為,要解決孩子的早戀問題,家長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早戀,怎樣的行為才算是早戀。如果不了解這些,把孩子的一切異性之間的交往都看成早戀的行為而進行粗暴的阻止,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產生障礙,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早戀是一朵帶刺的玫瑰,我們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觸摸,又常常被無情地刺傷。這是文學家對早戀的解釋。青少年專家對於早戀的解釋是:早戀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產生的過早戀愛的現象,一般發生於二十歲之前。這個時期,由於年齡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著感覺走。感覺到異性的突出表現及特長,如學習好、長相好、有特長等,往往都會使他們產生傾慕之情。這時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便會走進情感誤區,產生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