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門科學的發展,將來肯定能和醫藥科學的發展相提並論。不過,即使到了那一天,教育這門藝術,依然需要所有聰明睿智的教師們的鼓舞和指引。協調我們身體和精神發展的規則,將會逐漸秩序井然;而引領孩子的身體和精神最優化發展的推動力,仍然需要那些教育藝術家們的闡釋和思考。
幾年前,我在英國聽過夏洛克小姐講故事。她對文學和戲劇的含義有著敏銳的觸感,對內容的闡釋擁有引起共鳴的力量。盡管她所使用的這種藝術手段受到了限製,她在文學和戲劇這兩方麵依然遊刃有餘。此外,她對教育價值的理解,是以廣泛的實際經驗為基礎的。所有這些都表明,夏洛克小姐在講故事方麵是一位藝術家。同樣,她也擅長詮釋都德“注①”那種風趣和智慧的微妙融合,擅長解釋格林②的民間文學哲理與更深層次的世界觀,還擅長表達漢斯·克裏
“注①:Daudet,法國自然主義作家。”
“注②:Grimm,德國語言學家和民間文學家,《格林童話》的作者之一。”
斯蒂安·安徒生“注①”對人類那令人心痛的、尖銳的控訴。
“注①:HansChristianAndersen,丹麥童話作家。”
之後,夏洛克小姐來到美國。在兩三年的時間裏,她教我們學會了區別樹林裏吟唱的天然夜鶯和人造夜鶯之間的差異。在紐約、波士頓、匹茲堡、芝加哥等城市,人頭攢動的聽眾熱情欣賞夏洛克小姐聲情並茂地講故事。有時候,這種情形甚至有點不可思議。在孩子們眼裏,天方夜譚變成了現實。應美國和英國的朋友們的強烈要求,夏洛克小姐在這部作品裏,將自己關於講故事的觀點和建議用文字呈現了出來。通過她的文字,擁有藝術家精神的人們會發現,不僅自己的價值感重新回來了,同時還能避免最偉大的藝術家都會犯下的一些錯誤。而且,即使是對講故事有著自己想法的人,也能夠發現字裏行間洋溢著明智的原則和建議。這些基於廣泛經驗和大量研究的文字,能夠對他們大有助益,甚至能讓人造夜鶯的歌聲也變得不那麼機械。
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那些教育工作者、父母,甚至任何有演講需要的人。無論是誰,充分了解聽眾,采取合適的表達方式都是必須的,因為隻有如此才能帶來聽眾的共鳴。
厄爾·巴恩斯“注①”
“注①:EarlBarnes(1861-1935),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