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點滴
家長們可能會因為孩子經常被別人欺負而苦惱,可能會因為孩子的頑皮和淘氣而煩心,可能會因為孩子性格孤僻而焦慮。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不懂得與人相處。循循善誘式、殺雞儆猴式、耳提麵命式、苦口婆心式……家長們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孩子仿佛還是不為所動。對於左耳進、右耳出的現象,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
心理學上說,孩子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往往隻顧自己的利益,而不想到別人。如今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這種現象就更明顯了。孩子可能是喜歡別人的一件玩具,就想著要搶過來玩;可能別人說話口吃,孩子就模仿他說話嘲笑他,以此來獲得自己的樂趣;可能孩子有一本好看的圖畫書,卻怎麼也不肯分享給苦苦哀求一飽眼福的同學。
一個好故事比得上千萬句嘮叨,一個好榜樣也能避免很多家長的困擾。學學跑馬場老板安迪的妙招!
習慣故事
安迪是比海姆公園跑馬場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老板,這一點無人置疑。
安迪有四個好夥伴:約翰、馬特,還有奧德家的兩兄弟麥克和特利。他們五個人從小就是很好的玩伴。不管是在狹小的後院,還是阿平頓山的胡同和街道,人們常常看見五個小小的身影。那時的他們彼此差不多,幾乎分不出誰是誰。他們跑得那麼快活,連塵土都被他們歡樂的腳步感染得飛舞起來。
大家都願意跟安迪玩:他總是把球和自行車借給別人;見到別人他總是那樣的高興,使得人家僅僅遇見他就覺得很開心;麥克和特利兩兄弟總是挑起事端,製造了種種小衝突,讓約翰和馬特苦惱不已。可是有安迪在就不怕,他能使一切平息。
後來,安迪漸漸變得和大家不一樣了,安迪不再和夥伴們一起上學了,他進了一所特別的學校。一扇窗戶悄悄對安迪關閉了,安迪開始生活在一個特殊的世界。當他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像是隔著一層玻璃;當別人就在他麵前時,安迪還是神色茫然,一副耐心等待的樣子;有時他獨自一人走著,兩眼閃著光,滿臉準備好的笑容,卻不知道別人早已走開了;有時他會大笑或狂怒,似乎是在敲打那扇窗戶。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安迪究竟想幹什麼。
可是安迪還是那麼熱情,那麼招人喜歡,而且他變得更為小心,不讓自己做令人討厭的事,所以他的夥伴們仍然沒有拋棄他。因為安迪的特別,他們比以前更加照顧他,遷就他,他們漸漸習慣並認可了安迪。大家一起出去滑滑板的時候,安迪會安靜地站在一邊,靠在牆上,熱情地看著夥伴們的精彩表演,時而發出激動的大笑,時而也會輕輕嘀咕幾句,這是他參與遊戲的方式。當警察粗暴地趕走在馬路中間玩耍的夥伴們時,善良的安迪也會惱怒地罵對方是“大催命鬼”。安迪始終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友誼。
但是這一次,安迪試圖參與另一個遊戲時,卻引得夥伴們的哈哈大笑。安迪有些難過,他為自己失去與朋友們的溝通而感到孤獨和落寞。原來,他們玩的是這樣一種遊戲:即“口頭”占有著一些公共場所,誰最先發現這些地方,誰就可以口頭上占有它們,後來的人要去那兒玩,就要交錢,當然也是“口頭”上的,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著嚴格的場地交易。比如,馬特占了水邊的兩個貯木場,麥克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約翰是傑克遜海岸汽船公司的老板,特利則占有市政廳,他們互相講價交換,以此獲得樂趣。可是安迪沒有,他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沒弄懂這種遊戲。而且朋友們也無法使安迪明白這些複雜的規則。
失落的安迪又坐在了這個小山坡上,他不開心的時候總是跑到這兒來,看著下麵熙熙攘攘的一切。安迪家的附近有一個跑馬場——比海姆公園跑馬場,跑馬場常常會在周末晚上舉行賽馬比賽。賽場的圍牆外麵,一排排的公共汽車和一片片的小車鋪滿了條條街道和停車場;賽場內各種燈光閃爍,坐立不安的觀眾在看台前晃來晃去,沿著欄杆湧動;樂隊走上跑道,演奏著能把安迪逗得大笑的樂曲;跑道外麵,有各種攤子,賣賭票的人在尖聲叫喊著。過一會兒,廣播響起來,一匹匹賽馬衝出來,“魔環、沉落之星、南方玫瑰、日火……”,馬匹一組組地飛奔著,人群高聲呼叫,喇叭裏的聲音也變成了瘋狂的叫喊,聲音震蕩著整個賽場。這一切都讓安迪深深著迷。夥伴們有貯木場,有市政廳,有渡口……有了!安迪靈機一動,他想要“占有”比海姆公園跑馬場!
第二天,安迪就帶著近乎神秘和憧憬的心情來到了比海姆公園跑馬場,白天的跑馬場隻有空空的大看台,綠色的草坪慵懶地躺在陽光下,還有一群手拿掃帚清理場地的人。安迪在門口出神地望著裏麵,這時,一個撿垃圾的老頭兒走來了。安迪對他說出了自己的願望:希望能擁有這個跑馬場。這個老頭兒是個流浪漢,他看出了安迪的“特殊”之處,於是他騙安迪說自己就是跑馬場主人,如果安迪想要,他可以便宜點賣給安迪,隻要三塊錢。老頭兒說這個跑馬場有一大堆麻煩,早想擺脫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