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最強助力(1 / 2)

文件上寫得很詳盡,張逸隻看了一會兒就看完了。

文件上寫明,成立一個小型的課題組,張逸來出任這個課題組的組長,以材料學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實驗平台,然後讓宋青聯院士安排他的幾個學生配合張逸,全力協助張逸完成這個科研技術攻關。

文件裏把人員職責安排得很詳細,但是文件上並沒有寫明攻關的技術路線,也就是說,這一塊,還需要張逸花時間補充完成,畢竟省科技廳也不知道張逸要怎樣來完成這個技術。

鄭夏雨拿到文件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以往的項目都會把技術安排寫得清清楚楚,雖然不會把核心的東西寫在明麵上,但是會交代這個技術應該怎麼做,不然怎麼籌備實驗?

本來鄭夏雨還要忙博士論文課題,他明年就要博士畢業了,他還在猶豫要不要申請答辯,但是他的論文發表的還不夠,還差一篇質量上乘的英文論文才可以畢業,如果他現在申請答辯,到時候論文出不來,那他就白白錯過了畢業的時機。

他已經做好閉關好好準備論文的打算,時間不等人,這一次畢業的機會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已經得到消息,明年的9月份澳洲昆士蘭大學布拉德教授將啟動一個博士後項目,需要招收博士後進站協助科研,項目基金很豐厚,而且這次項目他很感興趣,對他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鍛煉機會。

可是這時候,他的導師宋青聯院士卻一個電話打過來,要求他參與這個技術攻關。

說實話,收到這個通知後他鬱悶了很久,現在正好是他打算為自己未來奮力一搏的時候,卻臨時安排他去做別的事,白白花掉他大把時間,心裏怎能不鬱悶,但是他又不敢有一點點怨言。

他導師是誰?

那可是國家工程院院士,國內僅有的十多個院士之一,在材料界跺跺腳都震三震的人物。

估計也是猜到鄭夏雨心裏的想法,宋青聯找他談了話,也是暗示他這個項目來頭不一般,是部裏的項目,做好了可以給他的未來增加不少籌碼。

知道這個項目已經是非做不可了,鄭夏雨隻得拍著胸脯連連答應下來,承諾一定要做好它。

在拿到省科技廳下發的項目文件後,鄭夏雨也是仔細研究過,文件裏課題組的組長寫的名字是張逸,他還以為是哪個大教授的名字,想了很久也沒想出來,再說了,國內知名教授他都認識,也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後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吳恒星找上了他,他才知道這個項目是吳恒星找上省科技廳才立的項,吳恒星跟他詳細談了項目的細節,這次談話,主要也是考察鄭夏雨鎢金屬材料這方麵的科研能力。

談話後吳恒星也是滿意而去,還一直念叨著院士的學生就是不一樣,基本功比別的博士紮實得多,對於讓鄭夏雨參與到這個項目來,吳恒星算是徹底放心下來。

談話的時候吳恒星是滿意了,但鄭夏雨卻很鬱悶,因為他終於知道張逸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