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防線,是商城和小界嶺一線,在這裏,是鎮守台兒莊田鎮南將軍的三十軍,赫赫鐵軍,與倭寇拚死作戰;因為前段時間倭寇被宋希濂將軍在富金山抗擊了十五天,損兵慘重,戰力不足,所以在這裏被準備充足的三十軍迎頭痛擊,田鎮南將軍更是率軍數次反衝鋒,殲滅倭寇一萬餘,後因部隊傷亡過大而撤退。
第三道防線,是和一位叫張自忠的將軍所率領的三十三集團軍在東潢川血拚了十五晝夜,又是一場惡戰,倭寇連連被打擊之下損失更為慘重,直接丟了一萬多具屍體,差點兒被張自忠將軍給打了回去,最後東久彌宮親王大怒,親自督戰,才最終挫敗了三十三集團軍,問住了豬呢叫,逐步打回了東潢川,三十三集團軍隨後撤出。據說這位張自忠將軍曾經也是宋哲元的手下,在抗戰開始前的幾年被報紙稱為漢奸,民間也頗有微詞。
但是我卻是懂得那段時間,華北危機的時間,這些二十九軍的人所過的日子是何等的艱難,麵對著咄咄逼人的倭寇和群情激奮的百姓,他們夾在中間如同過街老鼠,日子過得極為提心吊膽,又要注意不能和倭寇撕破臉,又要注意維持秩序,不能讓群眾和倭寇產生衝突,這樣的工作,是何等艱難?這位張自忠將軍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我看來,他才是忍辱負重的典範,後來的徐州會戰,就是張自忠將軍率軍千裏奔襲和板垣師團血拚十晝夜,極為驍勇,立下赫赫戰功,升任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這樣勇猛的將軍,會是漢奸嗎?
他們委屈了太久了,其實校長又何嚐不是如此?他們,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憐吧!我對這位張自忠將軍產生了不小的興趣,我也決定要在安頓下來之後,和張自忠將軍見見麵,敘一敘,看一看這位過去的漢奸現在的民族英雄,是何等的風采。
第四道防線,是由胡宗南將軍率領的十七軍團和二十二集團軍把手的羅山到信陽一帶,一直血拚,將本就疲勞不堪的倭寇又拖住了不知多少日,一直到前天,十月十五日,信陽重鎮宣告失守,為了攻取武漢的北大門信陽,倭寇付出了五萬餘人的陣亡和不計其數的傷病者,這僅僅是江北的傷亡;江南處,又在香山香口、馬當、九江、德安、萬家嶺等地損兵不下五萬,傷者更多,數不勝數,就這麼一算來,倭寇光是戰死就不下十二萬之多,要是算上傷病者,恐怕不下二三十萬吧!
當然,我們的戰死者目前恐怕就有二十餘萬之多了,算上傷者,恐怕得有四十萬之數,這樣的數字,也算得上是觸目驚心了,也是我們目前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也是我們最大的努力。
其實信陽的失守,武漢北大門的淪陷,就已經宣示著武漢沒有固守下去的必要了,可以撤退了;不過南部還有仗可打;就在我休息的這幾日,十六師連同著第一第二兵團的其他部隊和倭寇整補過後的一零六師團和一零一師團繼續交手;據說一零六師團和一零一師團遭受了全殲和重創之後,岡村寧次被罵的狗血噴頭,倭寇大本營勒令他拿不下武漢就切腹謝罪,結果他帶著重建的一零六師團和一零一師團主力包括二十七師團和第九師團的主力,全力進攻,攻破了長江最後防線重鎮田家鎮。
隨後在十月二十五日,攻破了武漢最後的屏障,鄂城;既如此,這一仗已經沒有再拚下去的必要了;隨後的幾日一直到十一月一日,十六師作為我一百軍的榮譽軍隊,還是不願意那麼輕鬆地就把武漢讓出去,於是和倭寇的主力周旋了好幾日,打了好幾個漂亮的伏擊戰,晝夜不停地出擊攪的倭寇極為煩躁,也給了我們意外地驚喜。
十六師隨後歸入一百軍建製,撤向了重慶;在這之前,廣州的失守已經將我們最後的港口丟失,作為中轉站,武漢的使命已經完結,更兼無險可守,已經失去了實際價值;十一月三日,校長正式發布宣告書,告全國百姓,武漢已經沒有守下去的必要,國民革命軍苦戰六個月,殲敵十餘萬,已經基本完成了戰略任務,現在的撤退是為將來的進攻做準備,武漢,是一定會收複的,同時正式宣布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將繼續領導抗戰,就像公審大會上校長的發言,不到亡國滅種,就絕不停止抗戰!
十一月三日晚上,我隨著校長和宋美齡夫人作為最後離開武漢的人,坐上了飛機,離開了武漢,後來我才知道,那個時候,岡村寧次的先鋒軍隊已經進入了武漢空城,實施了占領,校長兌現了他的諾言,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放棄,連侍衛隊都先行離開了,是由我率領著東叔還有十死士保護著校長和宋美齡夫人登上了飛機,和最後一批人一起啟程離開,前往重慶。
臨上飛機前,校長最後看了一眼處在茫茫夜色之下的武漢,良久沒有說話,隨後帶上了他的帽子,轉身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