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的曆法中,瑪雅的長計曆最有意思,它將公元前3114年定為元年,1872000天算是一個輪回,也就是在 5125.37年之後的2012年冬至重新“清零”,又開進入一個新的輪回。這與我們每年元旦早上重新開始一年的生活一樣,隻不過它的周期更長,幾乎等於人類的文明史長。
在2012年之前,曾經有人誤讀瑪雅曆法,認為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祖先預言的“世界末日”。也有人認為瑪雅人這種長曆法很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因為從整個太陽係的大視角看,地日距離、地軸傾角等都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冰核心、海洋沉澱物核心、地質記錄以及古生物種群的研究數據等各種證據均表明,地球存在一個有規律的冰川期循環模式。始於260萬年前的第四紀大冰期中有很多相對溫暖的間冰期,每個間冰期大概有2萬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這2萬年分為大春、大夏、大秋、大冬四段。我們生活的這次間冰期大概從1.2萬年前開始,按照瑪雅人5125年的輪回,我們正好結束大夏,向大秋過度。
在2012年前後,北半球很多地方在冬天都經曆過酷寒天氣,一些氣候專家由此指出,全球氣候已開始冷化,冬季酷寒天氣隻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英國《每日郵報》甚至宣稱 “小冰河期已經來臨”,科學家根據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推翻了一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這些理論曾語言2013年夏天北極圈將完全無冰。而根據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裏,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變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最害怕冰期到來的是俄羅斯人,那裏的科學家也研究認為:地球溫度已經達到頂峰,間冰期接近尾聲,全球氣候將會在未來數年呈現出逐步降溫的趨勢,其最終的發展結果很可能是新一輪冰川期的到來。俄羅斯科學院普爾科夫主天文台的哈比布洛-阿布杜薩馬托夫說,按照太陽輻射量目前的變化情況,在2012-2015年期間,全球氣溫將會不可避免地下降,隻是這一過程會比較慢。在2055-2060年間,將會出現全球範圍的大幅度降溫,這一過程將持續大約60年的時間。
雖然爭議很多,但所有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在長遠的未來,冰期是人類回避不了的威脅。所謂爭論也隻是時間問題。
在第四紀冰川期的來臨時,就曾經導致了大量的生物物種的滅絕。可以想象在下次冰期來臨時,人類將麵臨嚴酷的考驗。因為一旦重新進入冰河時代,首先將麵臨打擊的農業,而食物匱乏則是文明最大的危害。當然,現在的人類已經足夠強大,一定會想辦法克服食物短缺的困難。
我們可以想象在下一個冰河時代,和幾萬年前一樣,地球上到處白雪皚皚。世界人口已經自然減少到10億,而且很多是百歲以上老人。他們大多聚集在北京、紐約、巴黎這樣的超大都市中。隻不過這些都市中新建了很多高聳如雲的玻璃大廈,這些大廈不是辦公樓,而是種植著溫室作物,這是人類的食物工廠。因為天氣寒冷,人們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室內,外出主要使用地下鐵路。多數人們利用網絡保持相互的交流,享受著他們的精神家園。那時候,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室外運動,就是穿越白令海峽。眾多戶外運動者,為了紀念上一次冰川,再次徒步穿越,不過這次是文化性的體育運動。夏天極其短暫,每到這個時候,人類就進入了假期,屋子裏的人們紛紛外出,享受室外的美好室外生活。秋天到了,世界又冰封起來,人們期待著下一個春天,暢想著冰河期的結束……。
當然,從工業革命開始,人為因素也反過來氣候對氣候產生了影響,因為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這200年,地球的平均溫度已經提高了0.7度。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影響如此之大,甚至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逐漸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地質史上一個新時期已經開始,這就是“人類世”。尤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城市化的速度增加了10倍,幾代人正把幾百萬年形成的化石燃料消耗殆盡。”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宇宙的周期不是人能改變的。氣候是影響人類文明的第一因素,溫度太高或太低、水太多或太少都會危及人類的生存。我們更應該以平常心對待第五次冰川或各種預言的自然災害,畢竟在宇宙中人類原本就很渺小,我們已經很幸運的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活了一萬年,珍惜現在的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剛剛經曆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窗外已經春暖花開。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