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改革(6)(2 / 2)

孔敷道:“先生錯了,禮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人,我聽聞秦國公子扶蘇便是一個仁義之人,假如不是趙國、李斯合謀讓胡亥繼位,秦國恐怕也不會成為往事!”

“咳!”陳平連忙咳嗽一聲,用眼神示意李由。李由擺擺手:“沒事,此事的確是家父錯了,如果家父不聽趙高的花言巧語,我一家也不會家破人亡,孔先生繼續說!”

孔敷點頭致歉:“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先祖的學說就是勸道眾人將仁義,立誠信,亂世皆因沒人將誠信學仁義,這是因為平時沒有好好疏導,如果大王從現在就開始教化百姓,即便大王在今後的大戰中有和不利,巴蜀兩地永遠是大王的後盾!”

“哦!”淩毅一笑:“聽你說的這麼好,我還真想接納你!你先說說,你準備怎麼辦?”

“大王!”孔敷急忙道:“罪臣請求大王允許,在巴蜀兩地開辦學舍,教授年輕人仁義禮智信,如此才是一個國家長遠的發展!”

淩毅左右看了看。他手下的謀臣對孔敷的這個提議並沒有太大的興趣。隻有酈食其微微點頭:“孔先生說的有幾分道理,請大王決斷!”

“有個狗屁道理!”英布應聲道:“你們這些念書人,別的不會最會蠱惑人心,你這老家夥以辦學舍為名,拉攏人心,必然圖謀不軌,大王,讓我把他拉出去宰了!在陳勝那裏的時候就和咱們作對,這次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淩毅看了一眼孔敷。孔敷並沒有害怕,一本正經的站在那裏,搖頭笑道:“本以為蜀王和別的大王有所不同,今日看來也是一個鼠目寸光之輩,哈哈哈……”

陳平見淩毅的臉色有些不好看,急忙插嘴道:“大王,學習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教書人灌輸給學生的想法,天下經過動蕩,是該到了安定的時機,要想長久的安定就要靠咱們的後輩,讓他們學學什麼仁義禮智信也不錯,不過我有個建議!”

“說!”淩毅瞪了一眼孔敷,看著陳平。

“治國當然不能僅憑仁義禮智信來完成,兵家、法家、縱橫家、甚至墨家等等各門各派都要參與其中!”陳平說著說著,抬起了頭:“試問戰國時,百家爭鳴,那時候人才輩出,雖然各國相互征伐,皆因有這麼多人才才能保持相對的安定,所以我以為,不僅要在咱麼巴蜀開辦儒家學舍,還要開辦兵、法、墨等等所有門派的學舍,培養咱們未來的接班人!各位肯定不想看到等咱們這些人老死之後,衝走秦國的老路吧?”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陳平的這論斷太駭人聽聞了。一個個全看向淩毅。淩毅眉頭緊鎖,一聲不吭。其餘眾人全都保持沉默。過了好長好長時間,就在大家都以為淩毅要發飆的時候,淩毅突然哈哈大笑,呼的站起身,走到孔敷的身前,伸手拍了拍孔敷的肩膀,又轉身掃視了眾人一眼。

“好!好!”淩毅長出一口氣:“陳軍師說的不錯,咱們是不能走秦國的老路,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孔先生可以留在巴蜀教授儒家學說,同時師兄教授法家學說,張良教授兵家和墨家學說,在派人尋找殘存中原的各個門派傳人,邀請他們來我們蜀國開辦學舍,老子也搞他一個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