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男人對飲食非常挑剔,有許多東西是他不喜歡吃的,最糟的是,他對烹飪還可能有一點研究,因此,除非你是一個烹飪專家,能把一日三餐做得千變萬化,否則這種男人不好伺候,他會令你每次提起菜籃,就心慌意亂的。
以長輩姿態出現的男人
這種人會對你說,跟你在一起,使他也年輕起來了,他還會說,他有一個女兒,也差不多象你一樣大,但你可不要以為他真的用什麼長者的慈愛待你,他的目的是要讓你減少防備。
興趣大相徑庭的男人
如果你愛靜,而他好動,即使戀愛時可以互相欣賞,到頭來不免因興趣不同而產生隔閡,除非你是一個柔順的女子,事事以丈夫為先,肯遷就,也不以遷就為苦,否則,你就要好好考慮要不要和他結合了。
當然,上麵所列舉的二十種嫁不得的男人中,也有例外成為好配偶的。
你需要的是哪一型“王子”
別個女人眼中的乞丐,可能是你心目中的王子,愛情這回事,“冷暖自知”,你需要哪一類“王子”,隻有自己心裏有數,別人無法替你訂出一個標準來。
通常,如果他是一個適合你的“王子”,憑女性的直覺,你交往一陣子,立刻就會知道的。
一個理想的“王子”,能讓你變得愈來愈踏實,不再隻眷戀對方的身形外貌,而是愛對方整個人,你不僅從他那兒得到快樂和安慰,也帶給他安慰和快樂;他在身邊,你不覺得喪失自由,而是歡天喜地;你和他在一起,用不著做作,也不必神經緊張地始終想製造一個好印象給他,因為他接納整個你,並且,你對他小小的錯誤和怪癖,也能夠忍耐包涵,當他對你熱情如火的時候,你覺得喜悅……這就是真愛,他就是你需要的“王子”。
但是,要結婚,還是慎重些吧,除了直覺之外,也該用點理智來下判斷!
好情人,未必就是好丈夫
美國作家Alexander Black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他說:一個女人應該同時有“三個丈夫”,這“三個丈夫”是:第一、“經商的丈夫”,這個丈夫管賺錢,他的行動自由,可以和顧客漂亮的太太打交道,可以徹夜舉行業務會議,旅行各地參加同業大會,每天早晨,他盡管精神奕奕地上班去好了,屋頂漏了,不關他事,那是另一個丈夫——“打雜丈夫”的職務。
選擇“打雜丈夫”以他的修理本領之多寡為取舍標準。此人必須對洗衣機、排水管、熱水袋等等了如指掌、他會教吸塵器聽話,會控製院子裏的草長;磨水果刀對他有如寫詩,擦鋼琴對他有如做禮拜,他穿起工人裝的時候,特別可愛!
而除了這兩種丈夫之外,做妻子的還要有一個“談情說愛的丈夫”,這個丈夫必須身材修長、風流瀟灑;有點睥氣,卻不過份;衣著講究,卻又有隨隨便便不在乎的樣子;舞藝超群、橋牌精湛,有一副適於朗誦的嗓子,睡覺時絕無鼾聲。
這個丈夫不必整天在銅臭裏打滾,也毋需忙著修理各種東西,他永遠伴著你,不會在和你說話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點聲音,便疑心是開水沸了,而拔腿飛奔去探究竟。
當然,這是“消遣”天下永不滿足的妻子們的一篇文章,但說實在的如果一個男人能兼有上述三個丈夫的優點,這種男人豈非令人心向往之?
“談情說愛的丈夫”隻是理想丈夫的一部份條件,在戀愛時的一個“好情人”,很難說他將來就會成為一個好丈夫。
有一個著名的家庭福利會,研究過女人心目中所謂的“好丈夫”,結果經由廣泛的調查,綜合一般婦女提供的意見,訂了理想丈夫的七大條件:
①溫柔體貼
②有禮貌
③善交際
④明白太太心理
⑤夫妻地位平等
⑥忠實
⑦誠實
不知道你未來的對象究竟符合幾項條件?為了慎重起見,你不妨照下麵特別設計的測驗表,悄悄地給他打一次分數——這些測驗全是一些日常習慣,偽裝不來,所以是最中肯的。
“理想丈夫”的分數在一百分到八十分之間。
“及格丈夫”的分數在七十九分到六十分之間。
至於“等而下之的丈夫”,且莫問津吧!
問題五分三分一分
和父母相處得如何?好普通不好
和弟兄處得好嗎?好普通不好
稱讚他的人?部下、後輩不知道上司、長輩
他是否愛狗?愛普通討厭
愛好音樂嗎?愛好普通不愛好
自誇了不起嗎?不偶然自誇
錢看得重嗎?普通大方小器
他胃口很好嗎?很好普通不好
平均每天飲酒:清酒三、四杯以內不飲四杯以上平均每天吸煙:十枝以內不吸二十枝以上
愛好運動嗎?愛好普通不關心
上午情緒都好嗎?好普通不好
經常快樂嗎?快樂普通憂鬱
有幽默感嗎?有普通沒有
有多方麵興趣嗎?有普通無
喜歡讀書嗎?喜歡普通不喜歡
對你不放心嗎?放心普通不管
體格勻稱嗎?勻稱普通太胖
愛清潔嗎?清潔普通髒肮
皮膚好嗎?好普通粗糙
總計分數分分分
“家庭型”和“事業型”
男人對家庭的看法,本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熱愛家庭的男人,除了必要的上班時間之外,他情願留在家裏,他覺得家庭的溫馨,遠比事業上的飛黃騰達對他更有意義,這種男人,可以稱之為“家庭型”的男人。
另一種男人是以事業為先的,如果他不能盡力發揮潛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他就得不到快樂,也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因此,這種人不會為了家庭生活而放棄事業,相反的,他會要求他的婚姻來適應事業,這種男人,稱之為“事業型”的男人。
當你選擇配偶的時候,你應該對自己有一種認識。如果你不在乎他是否會成為“長”字號的人物,不要求有高級轎車載你出入飯店、委托行,不希望有鑽戒裝飾你纖纖玉手,隻祈求他陪在身邊,兩個人恩恩愛愛在一起,逗逗孩子、養養鳥,他上班的時候,你整理家務,他下班的時候,你做好晚飯等他,你們沒有豐裕的物質生活,但兩個人都對家有一份熱愛,那麼,你毫無疑問地,應該嫁給“家庭型”的男人,他可以使你感覺非常幸福。
反之,若你是一個堅強、能幹、有雄心的女孩子,一個“家庭型”的男人絕對不會讓你滿足,他對家庭的照拂和眷戀,你可能覺得“沒出息”,你要他在事業上衝鋒陷陣,與人爭長較短,他做不到也沒興趣——鴛鴦錯配,一定會弄得夫妻失和,各飛東西的。
象上述這樣一個女孩子,適合嫁給“事業型”的男人,他可以滿足你的雄心大誌,賺大量的金錢給你,但無法陪你“花錢”,你如果能夠耐得住寂寞,堅強得足以獨自照料所有的家務和子女,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全力去發展他的事務,你們也會有一個和樂的家庭。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不管嫁給哪一種男人都有得有失,“各取所需”是最重要的,隻要你了解自己的需要,選對了“那一半”,你就掌握住了一半的幸福。
飛上枝頭,一定成風凰?
飛上枝頭,一定成風凰嗎?“妻以夫貴”當然是可能的,但是,得先提防著因為條件特殊而帶來的痛苦。
有經驗的婚姻研究者都認為:聰明的女孩應該嫁給身世、家境、學業都差不多的男人;不論高攀、低就,都不理想。
低就,不免會有優越感作祟;高攀,尤其難免自卑。最糟的,還不是你自己的心理問題,旁人會不會覺得你是為了“一躍龍門”才結這個婚的?他的親友會不會瞧不起你?你在他家裏有沒有地位?
還有,你們的背景如果相差太遠,生活習慣合得來嗎?
你的省儉的美德,在他們看起來,也許是慳吝、小器,他們習以為常的揮霍,你也許覺得浮靡、浪費,這種思想上的或觀念上的差距,會使大家由誤會而生摩擦,由摩擦而導致水火不容的爭執。
不過,一顆骰子擲出去,還有六個機會呢,哪裏能斷然說,你飛上枝頭,一定不可能變成鳳凰——如果你們之間有真愛,而他家裏的人又沒有因權勢、錢財造就的勢利眼,那麼,當然你有機會脫胎換骨、改頭換麵成鳳凰!
法國傳記家莫羅阿有一段名言,說:“婚姻本身——除了少數幸和不幸的例外——是無所謂好壞的,它的成功和失敗全在你自己……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而是待你去做的事。”
嫁入豪門,特別為難的地方是,這種婚姻,不僅是關於兩個人格之間的適應,而是多種人格之間的交織,你非但要適應你的另一半,還要適應他的家族,以及與你全然陌生的整個環境,這是苦差事,但“不是定局”,是“待你去做的事”,仍然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沒有適當的心理準備,妄然以為飛上枝頭就一定成鳳凰,那麼,萬一鳳凰做不成,一個斤鬥栽下來,連原來的快快樂樂的麻雀兒也做不成了!
性格投契與未來的幸福
每個人都知道,夫妻之間的性格如果各走極端,婚姻當然不可能幸福,比方說,你好靜,喜歡晚上留在家裏看看書、聽聽音樂,而你的那一半非得每天拉你去跳舞、逛鬧市,甚或每天邀了一大堆客人往家裏擠,才感到開心——這種嚴重的差異當然讓人受不了。
好在,人的性格很少是極端內向或極端外向的,盡管你喜歡看看書、聽聽唱片,可是偶爾你也願意陪他出去走一走;他好動、喜歡熱鬧,但他也欣賞你嫻淑安靜的性格。夫妻之間,隻要彼此能夠互相欣賞,接受對方的興趣嗜好就夠了,用不著性格完全投契。
有人調查說,男人並不希望他的太太成為他自己心情、胃口、興趣的鏡中反影。男人愛女人,是因為你是“異”性,與他不同,有他沒有的特點和性格。否則,他做個單身漢,每天擁抱自己就好了,幹什麼要結婚,辛苦賺薪水來養老婆?
性格不同、嗜好不同,並不會影響你們未來的幸福,如果你尚未完全接受他的原因就是這一點,你應該可以不必過慮地答應他求婚的。
一個嫻靜的女性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丈夫來帶動她,而一個剛暴的丈夫也需要一個溫柔的妻子來消除他性格裏的梭角,在這種情形下,彼此之間的差異,反倒是一種互相吸引、互相輔助的力量,不但不會帶來困擾,反倒會使家庭中的團結更為緊密。
夫妻之間有不同的嗜好、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它使雙方各具獨立性,不會纏繞在對方身上成為一種阻力,也可以使兩人各自保有適度的私人生活,進而使戀愛期間的新鮮感永續不斷。
當然,夫妻雙方興趣相同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不必完全一致,隻要有一半的興趣相同就夠了,另外一半,留待“互相欣賞”。
最好的婚姻關係是:兩個人在開始過共同生活時,彼此性格上存在著某些差異,然後,在長期的婚姻生活中,這種差異逐漸縮小,逐漸消彌;你欣賞他的性格,他接受你的朋友,彼此之間,互相調適,最後形成的才是真正堅強穩固的婚姻關係,這種婚姻,才真正幸福。
這些因素你必須考慮
穩健的婚姻是由兩個人組成的溫暖而堅固的小巢,所以愛情、了解、尊重、個性相投等等都是一些築巢必備的稻草、泥土和羽毛。
但單有這些仍然不夠,你們必須同時也顧慮到一些現實的問題——比方說,把稻草、羽毛編結成巢的技術啦,又比方說,築巢要築在避風的枝椏上,過高可能被狂風吹落,過低又可能被頑童順手牽去……而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經濟基礎、國籍不同等,正是這些現實的問題。要擁有一個穩固而溫暖的愛巢,這些因素你必須認真考慮。
家庭背景
一個人的出身會影響他的處世態度,夫妻雙方的家庭背景如果相當,沒有太懸殊的差別,就比較能夠互相了解並取得諧調。
“家庭背景”並不單指“門當戶對”,還包括了因為這背景而衍生出來的對人生的看法、對婚姻的看法、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等等。
“門當戶對”是中國傳統的擇偶條件之一,當然有其不可抹煞的價值。它不是勢利,也不是門戶之見,而是確確實實的對婚姻的幸福與否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因為,如果兩個人在相差不多的家庭背景下長大,那麼他們所見的、所談的、所想的、所表現出來的,也不會有太大的不同;並且,彼此之間的心意也更容易交流。一個背景不同的人,你得對他解說一大堆前因後果,他才能了解你的意向所指;而另一個人,他和你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下,你拋過去一個眼色,做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切就在不言中了,這不是“門當戶對”的好處,是什麼?
飛上枝頭,未必鳳凰,高攀會造成自卑,而“彩鳳隨鴉”的低就也會讓人有一種“下嫁”的屈就感。婚姻之中的關係最好是對等的,誰犧牲、誰接受犧牲,無形中都會要求代價、付出報酬——而這份代價、這份報酬就是不能情意交流,不能開誠布公的“失和”!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如果雙方的父母婚姻都是幸福的,那在無形中你們也會受影響,你們的婚姻也有“百分之七十二點九”
的機會是成功的。這個數字不是虛妄的,它是經過調查以後得來的結論,倘若雙方父母的婚姻失敗,那麼,你們的婚姻就隻有“百分之二十八”的希望可能諧調。
不僅子女的婚姻直接反映上一代的婚姻,對人生的看法和處世的態度,也跟他們的生長背景息息相關的。
比方說,在“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子,就很難忍受一個整天做升官發財夢的丈夫。由此可知,一對在相同的背景下養成了相同的人生觀的夫婦,通常是更具“百年好合”的希望的。
那麼,怎樣的一個伴侶才能帶領你安渡一生呢?
這個伴侶應該是在個充滿著愛與和平的家庭背景下長大的。
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下,他才可能發展出一個正常、優秀、成熟而有彈性的個性來,這個男人不會在生活的搏鬥中仆倒,也不會因為個人情緒的不定而攪擾得全家不安;遇到挫折,他能從容接受;他不怨天尤人,他能逆來順受;他當然也可能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不會被失敗打倒,他立刻就能站起來。
這樣一個男人,能以他堅強有力的手帶領你渡過任何風暴,能以他成熟的個性來容忍你、同情你、諒解你、愛你,並且潛移默化地使你也變成一個堅定成熟的人。
惟有兩個成熟的人,才能造成一個磐石一樣穩固的婚姻,難道你說不是?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與婚姻的幸福有關嗎?
在談到這個問題之前,你且先花幾分鍾想想看:平常,你是與那些和你教育程度相當的朋友談得來呢?還是與那些程度相差太遠的人談得來?是不是有些朋友的談話內容深奧得讓你無法領悟?
有些朋友的話題則又淺薄到教你打瞌睡?而另有一些朋友,你和他們談起話來,真覺得是一種享受?
交朋友尚且如此,何況是終生伴侶,怎能不注意他的“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不光指學曆,也包括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以一個大學畢業生可以和一個小學畢業生相處怡然,而兩個學曆相當的男女也可能話不投機——學曆相當,智慧不相當,仍然是“教育程度懸殊”!
婚姻生活的幸福與否,要看彼此是否能分享對方的一切。如果一個妻子讓丈夫覺得和她講話有如“對牛彈琴”,這種婚姻就是“教育程度懸殊”,當然基礎薄弱,不幸福也不持久。如果太太學曆比先生差很多,但是丈夫跟她說話的時候,她能夠仔細地傾聽,適當地提出問題,即使她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談話的內容,愛心卻可以彌補這一切,丈夫何必要求太太是萬能博士?重要的隻是他在“傾吐”,而她在“傾聽”,這就是婚姻中彼此交互的灌溉,能互相吸取營養,愛苗哪裏會枯萎?
有人說,女孩子不宜念太多書,書念得愈多愈難找對象——教育程度高的女孩子前途真的這樣悲觀嗎?卻也不盡然。
事實是:學曆越低的女孩子,進入社會越早,結婚的年齡也小,選擇丈夫的標準又低,機會當然較多。
而教育程度高的女孩子,她在擇偶時,是睜著一雙聰慧的眼睛來看她的對象,“寧缺毋濫”是她們的原則。所以,當她們找到另一半的時候,也往往同時成就了一個幸福的婚姻。並且,根據調查,女人教育程度愈高,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愈容易調適而趨於和諧。這豈不是教育程度高的好處?
所以說,“教育程度”的確是擇偶的條件之一。
經濟基礎
在所有與婚姻有關的現實問題當中,“經濟基礎”是最不容忽視的。
我們觀察一對夫妻的經濟基礎是否穩固,就可以預知他們未來的婚姻是否美滿——愛情不能當麵包吃,經濟基礎薄弱,比感情不睦、婆媳不和更可能粉碎你們未來的家庭!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年輕人對婚姻抱著太天真的看法,忘了婚後除了晨昏相處、兩情繾綣之外,人也要吃飯,也要添置衣裳,也會生病,也要付房租、水電、煤氣、應酬等費用;此外,子女的生養問題也會接踵而來,這些哪一樣不需要“錢”?怎能在婚前一意高唱愛情至上,而無心或故意地忽略了經濟問題。
每一對接受過生活考驗的夫妻都知道,要維持一個家庭,單有愛情是不夠的,直接了當地說,就是除了愛情之外,“金錢”其實是與愛情同樣重要的,“倉廩實而後知禮儀”,腹饑如焚、房租催繳的當兒,再恩愛的夫妻也羅曼蒂克不起來。所以說,擇偶時考慮對方的“經濟基礎”是重要的,這是“腳踏實地”,而不是“現實”或“勢利眼”。
但考慮對方的經濟基礎,並不是要你擇“富”而嫁。愛情與麵包缺一不可,決定讓對方成為你的終生伴侶之前,你要先檢討一下彼此在婚前的生活水準的高低,婚後,距離這個標準太遠的生活,你是否能過得下去?
富家千金嫁給窮小子而又終告仳離,並非因為她不再愛他或她轉而嫌貧愛富(如果有這種思想,當初她不會嫁給他了),問題的症結在於個人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如果丈夫的薪給不足以維持過去的生活水準,自然的,就會因不足而生不滿,因不滿而生爭執,結果不是埋怨丈夫沒有能力賺錢,就是轉向娘家求助,這二者都會傷害丈夫的自尊心。而心理學家們曾一再強調:婚姻中如有一方的尊嚴受到威協,則婚姻破裂是指日可待的事。
簡單地說,愛一個人絕對不可刺傷他,不可讓他陷入經濟拮據的困境。
當你在擇偶時,你必須麵對現實,正視你們的經濟情況。你必須知道自己慣於生活在什麼經濟條件之下?對方又能供給你何種經濟情況的生活?而後,你才能下決心要不要降低自己的標準去適應,或另作打算——另作打算並不是壞事,一個不快樂的家庭才是真正的罪惡。
“經濟基礎”是幸福婚姻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隻有經濟基礎穩固,你才不會和心愛的他落到牛衣對泣或甚至反目成仇的困境裏。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彩霞
找配偶有時候也就象買票看電影一樣,你也許因為來遲了,買不到票;也許因為看到那黑鴉鴉一片萬頭攢動的景象,幹脆不要看了;也許已經買好票,卻在臨進場時,聽說這場電影根本糟透了而寒了心……總之,觀察許多單身女子的條件,專家曾經得到一個結論——遲遲不婚的女子並非條件不好。
的確,單身問題並不是由於許多女子結不成婚引起的。
這是時代的趨勢,女權覺醒的具體表征。女人終於發現了,沒有男人,她們照樣可以一個人過得很好。她們有權利選擇婚姻生活或決定單獨過日子。
我們必須承認兩個事實,第一,要維持一個美滿的婚姻是要耗費許多精神心力的;第二,女人一結婚,對家庭是要負起比男人更多的責任的。因此,如果一個女人有才華、有雄心、有理想,結婚、懷孕、生子等等家累可能會造成牽絆的力量,所以,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下,有許多女子選擇了單身的自由,這種單身有其積極的意義,不當被歧視,反該受欽讚!
不管你是基於什麼原因,而從這場男女之間“溫柔而激烈的戰爭”中退下陣來,你必須確認,你仍然有你自己的大好前程。
向那一群“患得患失”的男女揮一揮手吧,你不必在這場戰爭中帶走任何一片彩霞,你退出,不是因為沒有競爭的力量,是因為,另一種生活更吸引你,你有比結婚更值得努力前赴的目標!
開到荼縻春正好
錯過了婚齡,一個女人生命中的春天就算結束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不結婚不是邪行異端,單身生活應該是積極有意義的,選擇這種生活的女子必須充分具有自信,而旁人,也沒有權利置喙一詞。
單身生活有許多優點是婚姻生活比不上的。身為單身女子,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機會以及更多的個人隱私;你可以不受幹涉,我行我素;做重大決策的時候,自己的意見就是最後的意見;你愛交多少朋友都可以,你不必斷絕大部份的社交生活與放棄理想,隻為了要享受一份“家庭之樂”;你認為不必,就可以不要打掃屋子,高興起來,也可以立刻發動一次大掃除;你用不著委屈自己去遷就另一個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不必解釋錢用到哪裏去了,不在家的時候去了哪些地方…單身的好處真是太多了。
但是,在享受這些好處之前,你必須對單身生活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你應該有工作。這份工作不僅要能負擔你的生活,也必須是你的理想,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你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你才能始終保持一份煥發的精神和完美的心態。
你必須相信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你不需要透過婚姻關係由一個異性來肯定你的價值。
不管別人怎麼看你,你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你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思考力,不要受別人影響;別人怎麼想是他們的事,你要過適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一經決定過單身生活,就不能再悔改,否則,過了幾年,看到人家的家庭溫暖、天倫之樂,又起“思凡”之心,這時,可就真的是“時不我與”了!
你要能分辨單獨與寂寞的不同。單獨可以使你不受幹擾,有機會進修,充實自己;而寂寞,卻可以使你陷入孤立、消極、絕望的深淵。
你要學會一個人去尋找快樂。對自己不要太苛刻,適時適當地給自己一點獎勵,這樣你才是真正在為自己而活。
荼花是春天最豔麗的一種花朵,當它盛開的時候,春天仍在,春意正濃,成熟的你正象一朵豔麗的荼縻,而你所選擇的單身生活就是春天——單身的日子也可以過得逍逍遙遙、自自在在、快快樂樂的,誰說不是“開到荼縻春正好”?
別理那有色的目光
沒有結婚,絕對不意味著你有什麼缺陷;單身生活也並不比婚姻生活差,你必須有此自信與執著。
在決定過單身生活的初期,你會遭到很尷尬的過度階段,這時,還會有人熱心地為你介紹對象,你如不接受,可能會被譏為不識抬舉、自抬身價;這時,也還會有許多朋友,帶著同情的眼光看你,生怕碰到了你的“痛處”,這種顧忌反而是最難堪的!而這時,也就是你應該向大家表白你的抉擇的時候了。
在我們這個“配偶世界”裏,單身主義很可能會被視為異端;但是,隻要你自己肯定自己的看法就夠了,如果別人覺得你怪,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種新生活可能會適合某一部份的人。
決定不嫁之後,你不必就此不再與外界打交道。你越退縮,別人愈覺得你怪,這樣,原來有著積極意識,持抱單身主義的你,就真的會變成消極的,嫁不出去的“老處女”了。
你必須堅信,真正的單身生活是有理想的、積極的、主動的一種生活形態,你可以在更了解這種生活之後肯定它,而不必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的擺布。
單身者的“宣言”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愛德華博士,是一個離過婚的單身婦女,她親身體會到單身者所遭受到的壓力、汙蔑和歧視的眼光。她發現,大部分的單身者過著一種黯淡的生活,她覺得自己有義務幫助這些人重獲幸福,於是,她和另外一位心理學家,伊蓮娜·胡佛合作寫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ChallengeOf Being Single》,中譯“單身的挑戰”。
這本書根據各個單身者的親身體驗,作出一個結論——“單身者宣言”。愛德華博士希望借著這個宣言,能幫助單身者領悟自己潛在的力量,並且為自己帶來璀璨的新生。
我們相信,這份宣言,也同樣可以成為所有單身女子的座右銘,幫助她們來過一份多采多姿的單身生活,所以,我們把它摘錄在下麵:
單身者宣言
緒言
我們全是單身者——包括離婚者、分居者、喪偶者、未婚者——由於種種誤解,而被無端認為悲觀憂傷、前途黯淡、不負責任等;誠恐過去如此,今後仍將如此,所以我們同心協力地,務期埋葬這些荒謬的傳統偏見。為發揚我們的精神,促進我們對自由的認識,特製定本宣言。
第一條
對自己應有的態度:
①身為單身者,我應該承認自己的優點——我具有已婚者所無的自由。
②我將發揮並維持一種適度的自尊。
③我將隨時隨地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④我將竭盡所能地工作;唯有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別人,才能不為社會的傳統觀念所限,而貿然產生自卑感。
⑤我將為自己確立人生的目標,唯有達成此一目標,我才能享受成就感。
⑥當我完成了一項人生目標或一件困難的任務,我將頒給自己一份獎品。我愈是不放過鼓勵自己的機會,我便愈能重視別人的成就——何況,仁愛必須由自己家裏做起。
⑦我將對孤獨產生一種嶄新的看法,我知道孤獨與單獨之間有極大的差別;再往深處看,孤獨也是人生常態之一,每當孤獨情況出現,我將麵對現實,容許自己去賞識它積極進取的一麵。
⑧在我內心深處,確切地知道保持單身是很好的,我也因此頗為自得——它讓我的個性得以茁長發展。
第二條
對別人應有的態度:
①我將從此停止對特定對象的追求,我知道唯有這樣才可以使自己擁有更多的自由,我將利用它去關心別人,因它而建立起各種人際關係,同時又能在接納與拒絕之間行使充分的自由。
②我將體會到友誼關係的極端重要性,我將齊頭並進地發展有價值的同性與異性友誼以代替對“特定對象”的追求。我將體會到柏拉圖式的友誼不但有其可能性,也有其必要性。
③我將對目前我所有的“朋友”逐一甄別,把那些對我無益的朋友全部淘汰,同時對那些可以滋潤我生命的“益友”,盡可能地保持聯係。
④當我參加與單身者有關的各種活動時,我會把我所遇見的單身者看成“潛在的朋友”,而非社會所謂的“失敗者”。在跟她們跨進友誼之門以前,我應該帶著發自內心的友善態度。
第三條
對社會應有的態度。
①我承認所有的單身者——包括離婚者、分居者、喪偶者及未婚者——雖然有年齡及性別的不同,所受到的歧視卻沒有什麼不同。
②我認為兩性間永遠鬥氣爭霸的傳統觀念是荒謬的。其實,男女兩方在恐懼、拒絕、孤獨、憂鬱、歡樂、談戀愛時的反應以及在互相照應、共同負責時的行為表現,相同的地方往往要比相異的地方多得多。既然同為單身者,男女兩性便更有互相交換經驗與彼此增進了解的機會。
③我決心不再逆來順受地忍耐社會對單身者的歧視,我將竭盡力量將它連根拔除。
④我決心過單身的自由生活,並期望能提高單身者的社會地位。我強調而不貶抑婚姻關係;即使我不再作結婚的打算,我仍視婚姻為一種自由意誌的選擇,絕不能因有偶社會的配對壓力,而使自己盲目跟從。
⑤我將盡最大的能力,從各方麵來促進已婚者與單身者的友誼。一旦大家真正理解了自覺、自由、自我實踐的真義,則不論是已婚者或單身者,都能心懷坦蕩,任何誤會都能冰釋了;而一切問題都必須由自己解決。
不為壓力獻身
結婚不應該是為了想要找一個固定的可以做愛的伴侶,也不是為了做母親,更不是為了逃避父母以及社會的壓力。——兩個人在一起生活的確有其方便處與安全性,但假如你不覺得有這個“需要”,你也大可以抱獨身主義過上一生,你不必為了“別人都結婚了”,所以你也結婚;你不必在乎外界加諸於你身上的壓力,因為,什麼樣的生活最適合你,對你而言,它就是最好的生活,你才不值為壓力去“獻身”哪!
在你決定過單身生活之前,你應該先承認可能遭受到偏見與歧視,並考慮所要麵臨的各種壓力,然後設法解決它。
單身女子遭受的壓力可能來自以下方麵:
一、來自傳統的壓力。
中國社會有一個傳統的觀念,認為“陰卑不得自尊,就陽而成之”,又認為“女大不中留”,因此,一個女人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妻子,去扶持幫助一個男人的家庭和事業,如果不能成為一個母親、一個主婦,就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
二、來自父母愛心的壓力
父母總是愛子女的,所以如果他們的婚姻美滿,他們也希望你早日享受這份幸福;萬一不幸他們的婚姻是失敗的,那麼他們更會怕你受到影響,而急著替你成就一門較好的婚事。
三、來自父母私心的壓力。
幾乎所有“有女長成”的父母都會覺得:如果他們沒有把女兒嫁掉,他們肩上的責任就卸不下來。這份“私心”,使得他們下意識地催逼女兒早日成婚。
四、來自弟妹的壓力。
習俗上,結婚的先後也是照長幼排行來的,如果你有已屆婚齡的弟妹,你的未婚就成了他們成家的阻礙,他們當然希望你早點嫁出去!
五、來自友輩的壓力。
當你超過了婚齡而仍然沒有結婚的征象時,“老處女”,這個傷人的頭銜可能就會落到你頭上,好心的朋友會忽然小心翼翼起來,避免在你麵前提到丈夫與孩子;懷有惡意的人,便可能中傷你。這些,無淪是善意的顧忌,或是惡意的批評,都會造成沉重的壓力。
在上述種種壓力下,一個單身女子是否就毫無例外地要變成一個自卑、自憐、有許多怪癖的“老處女”呢?
事實可並非如此,有許多女子決定一輩子不結婚,但她們活得很好,是一些可愛的、有趣的女人,她們的基本個性多半是不願受拘束的、聰明自適的,她們要為自己活,並且活得自由愉快。
單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對“不結婚”這回事引起的猜忌處之泰然。
隻要你有良好的職業,有許多朋友,有努力以赴的理想和目標,“單身”就可能是最幸福的、最適合你的生活方式。
擴展你的生活圈
真正的單身生活是長期的,在自由意誌下決定的有價值的生活方式。但在一個人單獨生活的漫長歲月當中你當然不免會有被寂寞侵襲的一刻——或者是良辰美景,而無人可以共賞的秋夜;或者是身有病痛,而乏人照顧的日子……不過,這些都可以用同一個方法來解決,那就是“擴大你的生活圈”。
有一本叫做“單身指南”的書提出了克服寂寞的建議,說“如果你蜷著身子,舒適地橫在一張軟綿綿的椅子上,靠著一個粉紅色的墊子,飲上一杯好茶,寂寞對你便無技可施了。”這是試圖以物質享受來緩和寂寞的策略,很多人試過,卻發現行不通,並且加倍地感到沮喪。
美國有一位三十六歲的單身婦女曾經希望以第一流的豪華享受來使自己成為一個絕不寂寞的單身者,但身外之物並不能使她的心情平靜,最後使她征眼寂寞的是“擴大生活圈,充實自己”,這是有利無弊卻又不花一文錢的簡單法子。
希望保持單身生活的女子,不應當因為拒絕婚姻而同時拒絕社交和拒絕朋友,這樣當她偶然被寂寞侵擾的時候,她永遠有一些可以談心、以及共渡時光的朋友。
沒有配偶的“一”,並不就代表著絕對的單數。朋友,那是打定主意單身到底的你最親密的“家人”。
獻身工作,豈止忘憂
解除寂寞的第一個好方法是獻身工作,但獻身工作卻不一定都為了排遣寂寞,很多人為了工作而主動地放棄婚姻。
單身女子不必隱藏自己的才幹,不必逃避成功,她對工作可以更認真、更熱烈、更忘我無私地投入;並且,透過工作、學習、奉獻等活動,她會覺得生活得很實在、很美好。
這種工作並不隻是“職業”,而可以稱它為一種事業。一個女人如果結婚了,她可能要把全部的精力時間都用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頂多,她會兼有一個職業,成為一個焦頭爛額的職業婦女。但是,一個沒有婚姻羈絆的單身女子,她卻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容創造事業,這種為理想而獻身的工作,豈止可以忘憂?
從個人的自我實現以及社會整體發展的觀點來看,一個有才華的女子,舍棄婚姻,“不安”於賢妻良母的角色,毋寧說,是一種更有價值的生命利用。
倘若你隻是一個平凡的單身女子,能為別人多做一點事,你也就愈能忘懷自己身邊的憂煩和困擾——這個法子屢試不爽,許多人借著它,脫離了寂寞的掌握,你不妨也試試看。
更多的對象,更多的愛!
除了獻身工作之外,單身女子也比一個“妻子”有更多“相識滿天下”的機會,因為她不必受法定應該長相廝守的配偶約束。
單身女子可以交,並且應該交,必須交許多朋友。單身女人沒有家累,所以她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做這些事時,就可以交到極多的、誌同道合的朋友。
一個年輕的單身女子提供了她旅遊各地與廣交朋友的方法,這個方法簡單到令人意想不到,卻又有驚人的效果——她是一個網球迷,當她出外旅行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隻要她想要找個伴,她就立刻穿上網球裝,帶著球具到最近的一個網球場去,在那裏,她通常很快的就可以找到一個球友,並做一次盡興的單打。當她的新球伴發現她隻身初次旅遊此地時,他們多半會熱心、義務地帶她遊覽各處,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她就得到了一個有相同興趣,可以一同喝茶,一同進餐的朋友了。
這種方法適合任何女性,尤其適合於任何想多交幾個朋友的女性。
單身女子結交的朋友應該兼及兩性。異性朋友可以使單身生活不至於太單調,同性朋友則可以推心置腹、交換經驗與意見。這種得自朋友的友愛,有時是比家的親情更溫馨動人的。
單身女子可以跟同樣抱持單身主義的女子交朋友,這樣可以互相照料、互相給予安慰、同情和鼓勵;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怕和已婚的婦人交友,她結婚,你單身,這隻是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罷了,你不必自慚形穢,也不必覺得她傳統平凡、一無可取。
不同的朋友可以陪伴單身女子適應不同的場合,所以單身女子應該與眾多的朋友保持聯絡,並且,對他們的友誼寄以敬意與謝意。
單身生活使你必須接受許多朋友的好意,在接受的同時,你不妨也付出一點。你不僅該對關心你的人回報以關切,尤其該對被世界遺忘的、沒有人關心的一群寄以關愛——你沒有特定的愛的對象,卻可以有更多的對象,更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