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一直護送孩子上學,從表麵看,你是照顧了孩子。但是,從深層次來說,你的孩子被保護著,就跟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失去了在自然環境中,麵對惡劣狀況時的生存能力。
早上,起床的鬧鍾響了三遍了,小顏還賴在床上,不肯起床。
媽媽又過來喊了兩遍,讓小顏趕緊起床,否則,去學校就又要遲到了。
在媽媽的幾次催促下,小顏終於起床了。洗漱過後,她胡亂吃了幾口早餐,就在媽媽的護送下去學校。
很多父母感覺現在的孩子很懶,什麼都要父母逼著做,去上學都要父母催促著。如此下去,孩子什麼時候能獨立?什麼時候能不用父母操心就主動、自覺地上學呢?
送過孩子上學的父母恐怕都知道,每次去學校接送孩子,大門口擠滿了來接送孩子的家長。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有的家長用車親自接送,有的請老人代為接送,有的委托別人接送,每到上下學高峰,校門口比菜市場還亂,引發交通堵塞對人們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對家長們而言,接送孩子上下學可能隻是一個交通安全問題,但對整個社會而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交通管理問題,更涉及路權、擇校、教育配套等多重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送孩子上學到底有哪些利弊呢?家長應不應該送孩子上學呢?有的父母表示不放心孩子獨自去上學,應該去送。
有的父母表示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不應該送。
就這個問題,教育專家指出,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獨立自主的人,這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
而這些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滲透到生活中的各種小事裏去,自然也包括讓孩子自己上學。
其實,讓孩子自己去上學,就是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慢慢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一直護送孩子上學,從表麵看,你是照顧了孩子、但是,從深層次來說,你的孩子被保護著,就跟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失去了在自然環境中,麵對惡劣狀況時的生存能力。圈養的孩子,先甜蜜生活,後茫然失措;放養的孩子,先磕磕碰碰,後得心應手。
當然,對於剛入學的孩子,父母還是要接送的。要培養孩子自己去上學,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首先,父母們應根據家到學校的路程,選擇一條最安全的路線。開始的時候,每周領孩子走一遍。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認路,二是選擇過馬路的道口,三是遵守交通法規。還有一些細節諸如走路走人行道、穿馬路走斑馬線、綠燈亮起才能走、最好跟著別的大人一起走、千萬不能跑等。
其次,等孩子對路線很熟悉了,上學時,讓孩子走在前麵,自己跟在後麵。看孩子在路上,對路況的判斷對不對,處理是否得當。父母可以隨時排險,並進行指點。時間一長,距離可以慢慢拉開。如果路況實在太複雜,不放心,那就多跟一段時間。
三要放手。等孩子上到三年級的時候,就可以放手了。你可以偷偷跟一下,因為孩子會有一種盲目自信,時常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有。適當還可以一起分析某些事故的原因。當然,這段時間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被這個花花世界誘惑,掌握好放學到家的時間,不能養成在外麵亂逛的壞習慣。
有了以上的方法,每一個孩子應該可以自己獨立去上學了。不用父母接送,而是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孩子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堂”,這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