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使潛能得到開發,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如果家長從自己的主觀意願出發,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往往會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壓抑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經常聽到或者看到,很多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或盲目跟風、互相攀比,或從濃重的功利思想出發,強迫孩子學習不喜歡的東西,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一個同事的女兒,從三歲開始就被送進了鋼琴學校。可孩子對彈鋼琴不感興趣,每次去學鋼琴的時候,都磨磨蹭蹭的,不願意去。可同事卻認為,女孩子學會彈鋼琴,對孩子氣質、修養、情商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而且,在以後的社會競爭中,也是孩子的一項特長。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無可奈何地學彈鋼琴,卻絲毫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以至於回到家孩子看到鋼琴就害怕。

本來學習彈琴是件好事,可是,由於父母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不僅沒有達到學習的目的,反而使孩子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得不償失啊。

毋庸置疑,每一位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願望都是好的,都想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天才。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又怎能將孩子培養成才呢?

近年來,社會上名目繁多的興趣班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起來。許多家長為孩子報了興趣班,業餘時間帶孩子學習音樂、舞蹈、繪畫??但是,謹記一點:隻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使潛能得到開發,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如果家長從自己的主觀意願出發,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會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壓抑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為沐沐選擇興趣班時,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願望自始至終是我們報學興趣班的原則。為了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壓抑他的天性,我們從來不要求孩子必須要學習什麼。

沐沐剛讀小學時,下圍棋,他覺得沒意思;彈鋼琴,簡直像要他的命;書法,他根本不懂;奧數,他更是聞之色變。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發現,沐沐在閑暇的時間愛畫畫,而且畫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其實,沐沐從小就愛塗鴉,隻是我們怕過早地讓他學習繪畫技巧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一直沒讓他上繪畫班。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才一直對繪畫抱有濃厚的興趣吧。

有一天,沐沐到舅舅家玩兒,偶爾畫了幾幅畫,恰好被舅舅和舅母看到,都誇他畫得好。沐沐受到誇獎,心裏美滋滋的,以後更愛畫畫了。

他畫得比較滿意的作品,總是喜歡拿給我看,我呢,當然也少不了一番鼓勵。漸漸地,沐沐畫畫越來越專注,有時候拿著繪圖鉛筆,一畫就是一兩個小時。我們逐漸意識到,繪畫才是兒子真正的興趣。

我們相信,沐沐一定會滿懷熱情地去學習繪畫的,而且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堅持下來,因為這是他自己真正的興趣,真正的興趣不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