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與君共勉(2 / 2)

阿曜搪塞道:“聽得是遠地的方言,二百五是腦子不夠用的意思,類似我們這裏形容人腦子不夠使,叫缺一根弦。二皮臉,是形容人臉皮厚,混不吝的意思。”

阿臻點頭,“這兩位奇女子的座右銘,初聽粗俗無比,細品竟另有一番滋味,曾有高僧雲:他笑由他笑,清風過山崗。與這個,一為世外高人的衝淡平和,一為煙火紅塵的豁達灑脫,你想想,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論起學問,阿臻估計甩阿曜好幾條街。不過這段話阿曜聽得很明白。哇塞,原來我的偶像活出了佛家的境界,不枉我崇拜她們這麼久。

兩人一邊談天說地,一邊注意著營子裏的動靜。

下後半晌的營子熱鬧的很,好幾個婦人放著活兒不幹,三三兩兩東家出西家進的,要不然,就湊成一小堆兒,在路上嘀嘀咕咕,隔著老遠,也能感覺到那種又惶恐又興奮的勁兒。

阿曜用胳膊肘蹭蹭阿臻,“看到沒,定是吳仁德幹的好事,他究竟想騙多少個小姑娘?這幾個婆娘,家裏的閨女都平頭正臉的,算得上營子裏出挑的,他這是想一網打盡啊?”

阿臻沉吟道:“吳仁德開著所謂的酒樓,卻四處尋摸良家女孩,其心可誅,這酒樓,隻怕就是變相的青樓。”

見阿曜一臉擔心地看著自己,欲言又止,阿臻笑道:“你又忘了,我一位幼小的石女,濟的什麼事,至多當丫鬟使用罷了,倒是營子裏的小姑娘們,怕是有危險,要不要說動大娘出去略略點撥一下,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阿曜點頭,仍然伸長脖子直往阿臻家的方向張望。

過了好半天,才看見吳仁德騎著高頭大馬,兩個小廝跟著,慢吞吞進了阿臻家的大門。

略想一下,阿曜惱恨地低聲罵:“無良奸商。”

這吳仁德必是在營子裏大造輿論,引得一眾人等動心熱議,想來有那家境貧寒特別是有兒子多的人家,十之八九會將女兒送出去賺錢。窮人家的父母,很難放過用女兒賺錢的機會,即使明知可能有極大的風險,甚至這個女兒有可能被折磨致死。但隻要能給家裏的男丁換回來媳婦,一切都是值得的。女孩子的犧牲,向來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是啊,在前世尚且常常聽到某地農村還流行換親,省錢省事,雙方的兒子都能娶到媳婦,至於換親的女兒自己願意與否,自然不在父母親考慮之內。敢有意見?等著棍棒和眼淚攻勢交替上場吧,父母養你這麼大,你難道忍心看這一姓氏絕後?你從小幫著幹活兒,早就報了撫養之恩了?胡鬧,和父母親都算這麼清楚,果然女大不中留,趕緊的,聘出女兒,迎回媳婦。至於女兒出嫁後過的好與不好,當父母的自會歸結到命運上,與己無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