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曄已和崔奕租了一套兩居室住在一起。有一次,崔媽媽的電話被他聽到了。“把媽媽接到北京來吧。這裏氣候幹燥,對她的病有好處。能天天看到你,她心情也就好了。”李曄對崔奕說。把媽媽接到北京?這是崔奕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我還沒畢業,前途未卜,我們才剛剛戀愛,能不能走到一起還是個未知……”李曄打斷崔奕說:“我們這輩子都會在一起。我會把你媽當成自己媽,馬上讓媽媽來北京吧。”
就這樣,兩人戀愛關係確定不到一個月,李曄就把崔奕的媽媽朱淑琴接到了北京。李曄打車來到租住小區的樓下,弓下腰對朱淑琴說:“我背您上樓。”
朱淑琴的類風濕關節炎已經多年,雙腿膝蓋已僵硬變形。病情不發作時,她能在平地上稍微挪動幾步,遇上變天病情一發作,就隻能躺在床上。每當這時,老人的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為了讓女友的媽媽心情變好,李曄每天早上和黃昏,都會帶著她去小區或附近的公園遛彎,他們租住的房子在5樓,沒有電梯,他就每天背著老人上下。
崔媽媽來北京後,崔奕也買了輛自行車。一家人出去時,崔奕自己騎著一輛,李曄則讓崔媽媽坐在自行車後座上,老人怕顛簸,李曄就推著自行車往前走,看見他們的人會好奇地問朱淑琴:“小夥子是你兒子,姑娘是你的兒媳婦吧?”老人笑得都合不攏嘴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不僅如此,除了上班,李曄和崔奕出去逛街、吃飯、看電影看話劇、唱歌甚至是參加朋友聚會,都會帶著朱淑琴。周圍人都嘖嘖稱奇,朱淑琴卻不好意思了,主動提出:“你們正在熱戀,不要到哪裏都帶著我這個電燈泡。”李曄卻毫不在乎:“媽媽哪裏會成為女兒的電燈泡呢?您隻會幫崔奕擦亮眼睛,看看我到底符合不符合好女婿標準。”朱淑琴欣慰地笑了。作為一個被疾病折磨、也羈絆了20多年的病人,能跟女兒女婿一起出去,見見不同的人,呼吸新鮮空氣,無疑是打開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啊!
就這樣,李曄堅持著他的“三人行”,有些實在不能帶上崔媽媽的邀約,他就委婉地拒絕。
為了更好照顧好崔媽媽,李曄還在飲食上下起了功夫。他谘詢了多個專家、查了各種資料,得知類風濕病人應該遵循高蛋白、高維生素、少吃多餐的飲食規律,烹調食物時要以易消化為首要原則。於是,李曄精心為崔媽媽製作了食譜,讓她吃得健康又美味。為了更好地摸清老人的飲食習慣,他又增加了一向活動:每天清早,用自行車推著她去早市,讓老人挑自己喜歡的菜,他再兼顧葷素和營養搭配。
如此貼心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一年後,朱淑琴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好了很多,她的臉上總是蕩漾著笑容。不久,崔奕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以優異成績考進李曄所在的國家話劇院,成為了一名專業演員。
老人的心態好了,李曄又開始打聽北京哪些醫院,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權威,帶著老人去醫院治療。專家告訴他,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治愈這種病的良方,隻有緩解病情的藥物。配合藥物進行鍛煉、按摩和保持很好的心態,才能避免癱瘓。從那以後,除了定期帶老人去醫院做康複訓練,李曄還發揮了自己幽默風趣的特長,每天都給老人講笑話和四肢的按摩。
為了獲得更多演出機會,崔奕畢業後開始跑劇組。她總是在先遞上自己的簡曆、照片,看對方有意要用自己後,她在掏出一張他和李曄的合影:“這是我的男朋友,他拍過不少戲。如果有適合的角色,也請考慮一下。”崔奕還笑著告訴人家:“如果你們用我們兩個人,就會省一個房間。我們兩人吃一個盒飯就行了。”李曄有機會接拍一些影視劇,也和崔奕一樣,心有靈犀地使用這一招。兩個人憑借自己過人的專業素養和表演水平,在影視圈打開了局麵。隻要劇組同意用他們兩個,他們就帶著崔媽媽一起前行。
李曄對女友媽媽的傾心付出,感動了周圍的朋友。尤其是過去覺得崔奕“眼光有問題”的人,都紛紛羨慕她找到了一個踏實、幽默又孝順的好男人。她的老師黃磊也曾多次囑咐她:“像李曄這樣的好男人,絕世難尋。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的,不許分手!”
在李曄的精心嗬護下,朱淑琴的身體好起來,心態也在他的感染下,變成了一個樂嗬嗬的老太太。
身體和心態都好轉了,為了不耽誤李曄的事業,崔媽媽會在崔奕和李曄都有戲約時,主動提出回合肥待段時間。在她的心目中,李曄才華出眾,為了照顧自己,老推掉戲約損失太大了。所以,每當李曄、崔奕接到劇本時,她都會說:“我想你爸了,想回合肥住一段時間了。”戲一殺青,李曄馬上把老人接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