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過兒子生命的天塹:神丹妙藥海上來
作者:濤寧
這是一場毫無勝算的生命角逐。
兒子丁冉兩歲時確診患上戈謝氏病,這種由於基因突變引起酶缺乏而導致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僅5萬分之一。全球惟有美國一種特效藥能夠醫治此病,但該藥在中國尚未有進口先例,藥費更高達每年10萬美金,且患者需要終生不間斷服藥。而當時,媽媽鄒偉萍月薪隻有300元。
橫在麵前的不諦天塹!但母愛的天性讓她選擇堅強麵對。她日複一日奔波於美國大使館和海關、稅務局;她辭掉安穩的工作下海打拚;她力圖將這種病的治療納入醫保範疇,並創建戈謝氏病關愛協會……
這如同精衛填海般執著卻卑微的努力,會有結果嗎?22年後的今天,丁冉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已經大學畢業。鄒偉萍的苦心也感動了遠隔重洋的美國公司,這種名叫思耳讚的特效藥終於在中國注冊,這也是首例在我國注冊的進口罕見病藥物。
愛有多深沉,翅膀就可以多有力! 噩運來襲,親親兒子啊媽媽該何去何從
1990年年初的一天晚上,在中國首鋼集團工作的鄒偉萍加班後回家。進門後,她發現兩歲的兒子丁冉還沒有睡,苦著臉蜷縮在床上。丈夫告訴她:“孩子拉肚子,都去了四五趟廁所了。”“讓媽看看。”細心的鄒偉萍往兒子肚子上一摸,不禁失聲驚叫:“裏麵怎麼好像有腫塊?!”
當晚,鄒偉萍和丈夫一起將兒子緊急送往首鋼醫院,診斷為脾髒腫大。可在醫院輸液吃藥治了一星期,孩子的病不見好轉。夫妻倆隻得將兒子轉院到北京兒童醫院,此時孩子鼻子開始出血,身上也出現了很多紅色的出血點。兒童醫院的專家進行會診後,認為不是單純的脾腫大所致,遂先後對小丁冉做了三次骨髓穿刺檢查。
最後的結論終於出來了,小丁冉患的是戈謝病。這是一種由於酶缺乏而導致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僅5萬分之一,患者一般發病於5歲前,以猶太人居多。在我國非常少見。其主要病征是代謝廢物難以及時排出,患者往往會出現肝脾腫大、骨胳疼痛等症狀,最終中樞神經癱瘓、全身骨胳及肌肉萎縮而亡。
“怎麼會這樣?!”鄒偉萍如遭雷擊。半晌,她不甘心地對醫生說:“我家沒人得過這種病,孩子他爸家也沒人得過,哪可能遺傳給孩子呢?你們是不是弄錯了?”醫生同情地解釋:“遺傳病有顯性的,也有隱形的。再說,這種戈謝病歸根結底是基因突變造成的,這就意味著有些患者並不需要有家族史。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突變,醫學上也無法解釋。”
“那該怎麼治療?”鄒偉萍焦急地問。醫生顯得更無奈了:“這種病目前還沒藥可治,你們回去吧,孩子想吃點啥玩點啥,盡量滿足他。”
醫生的話讓鄒偉萍蒙了,直到抱著兒子走回家,她仍然沒回過神來。兒子就在自己懷裏,眼睛這麼亮,身子這麼暖,難道真會說沒就沒了嗎?
像天下所有的平凡母親一樣,一直以來,鄒偉萍把全部的愛與夢想都寄托在兒子身上。
鄒偉萍1964年出生在江西贛州,1978年隨在首鋼工作的父母遷往北京,大專畢業後也分配到首鋼工作,並和同事丁凡戀愛。兩人1987年結婚,第二年生下丁冉。兒子會說話後,母子倆經常玩問答遊戲。鄒偉萍問兒子:“你的理想是什麼?”兒子小胸脯一挺:“當企業家。”“當企業家幹什麼?”“掙錢錢。”“掙錢錢幹什麼?”“讓媽媽享福,住大房,坐車車。”在兒子清亮的童音裏,鄒偉萍總忍不住樂得哈哈大笑,仿佛那樣的未來已經觸手可及。誰知等待她們母子的,竟是如此殘酷的前路。
不,她不能就這麼輕易地認命!鄒偉萍抱緊兒子。
孩子像被納入了逆行軌道的列車,生命一天天不可遏製地變得脆弱,出血點逐漸遍布全身,稍不注意碰到,就會流血不止。脾髒也越來越腫大,到1991年,他的肚子已經撐得如同懷胎四五個月的孕婦。鄒偉萍隻好轉而求助中醫,拿回一包又一包通氣化淤的川貝、穿山甲等,一天三頓煨藥給兒子吃。然而,不知不覺又一年過去,沒有任何奇跡發生,孩子的生命仍在一天天黯淡。
1992年2月的一天,鄒偉萍喂小丁冉吃飯時,孩子突然“哇”地一聲,吐出一口鮮血,隨後便昏厥過去。兒童醫院對孩子進行檢查後,發現他腫大的脾髒已經完全喪失了功能。丁冉被實施了全脾摘除術。
小丁冉出院後雖然出血症狀緩解,但由於代謝功能虛弱,毒素大量進入肝髒、骨骼,他先是關節疼痛,漸漸發展到全身骨頭都異常疼痛。
不能看著孩子等死,一定要給他找條出路!鄒偉萍又開始奔波,日夜泡在北京圖書館查找遺傳學的相關醫學資料。國內的醫生不能治,也許外國有人能治呢。讓鄒偉萍欣喜若狂的是,1994年2月,她果然查到,美國有醫學專家於1984年研製成了一種名叫思耳讚的靜脈注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完全頂替戈謝氏病患者體內缺失的酶,注射後患者便可以和健康人無異。但這種藥物1991年才在美國市場上公開銷售,目前還沒有進入中國。而且價格昂貴,高達1480美金一瓶,像丁冉這樣年齡的患者,一個月需要5到6瓶,每年的藥費累積下來將達到10萬美金。
那時候10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美金,10萬美金就是100萬人民幣,而鄒偉萍的月工資才300元,丈夫也和她差不多,夫妻倆一年不吃不喝也買不起哪怕一瓶藥!而資料還表明,由於這種藥物是酶的替代品,一旦代謝完後,便需要再次補充,所以患者要終生注射。且注射的劑量還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大。也就是說,孩子要活下去,得每年花費100萬元,乃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