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時,當影像移動,我們的眼睛固定地盯在屏幕上。兒童也一樣,往往僵直地坐著,眼睛著迷於一閃即逝的充滿視覺感官印象的電視屏幕。他們的眼睛肌肉不動,全身其他的肌肉也隨之停滯。以這樣的方式注視物體造成不正常的視覺過程。正常的視覺過程,眼睛肌肉的眨動變化很多,而且會跟隨被觀察的物體“漫遊”。再者,電視影像的色彩與比例與真實並不相符,而且屏幕上立體空間被投射成平麵。而我們唯一投入的隻有視覺和聽覺兩個感官,其他的感官幾乎完全沒有受到刺激,沒發揮任何作用,這樣會導致身體功能發育不完全。打個比方,我們可以說看電視就像是全身被上了石膏。在眼科治療上,這種情況很有效。一個剛動過眼睛手術的病人,醫生會為他開一個在診療所收看幾個小時電視的處方。因為避免運動可以幫助手術後的肌肉康複,而看電視是保持眼睛肌肉完全不動的唯一方法。
然而,當每天有無數的3~12歲的兒童坐在電視機前看4~6小時的電視時,這意味著什麼呢?假設一個12歲的孩子一天平均睡眠八小時,加上上學與用餐的時間,他每天大約可以有六小時用來玩遊戲、自由活動或從事促進成長非常重要的運動。再假設12歲兒童平均一天看六個小時的電視(保守估算),那麼他的生命就幾乎一直處於完全不動的“石膏”狀態!
中樞神經的被動接受過程
在頭腦裏,處理電視播送影像的視覺過程有別於正常的主動的視覺過程:在主動視覺中,眼睛不斷地活動並覺察微小的色彩變化,而且所看見的事物會與其他的感官輸入互相補足。而從電視屏幕來的感官資訊洪流,一會兒這個畫麵,一會兒那個畫麵,淹沒了兒童處理他們覺察事物的能力。他們吸收了零碎的圖像與零碎的句子,而兒童通常很難在他們的所見和所聽之間建立起任何連結。這些刺激使得腦部產生片斷的、混亂的思維過程,進而影響到他們發育中的嬌弱的腦部神經連結。這表示,腦部將發展成一種被動思維的器皿,無法健全地預備想象性與獨創性的思考。
攻擊性與煩躁不安的行為升高
看過電視之後,兒童通常會有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而傾向攻擊、騷擾、煩躁不安、情緒不佳等。這種身體上的坐立不安正如他們看電視時缺乏活動一樣不正常。這個反應更主要是來自孩子被迫不活動,而不一定是節目內容(無論是暴力、滑稽或是有意義)造成的,當然有問題的內容影響力更大。
在兒童門診中發現的其他與電視相關的症狀
比較不怕生,但接近人時比較缺乏尊重或適當的保留。
較難與他人建立關係。
喜歡扮鬼臉,但避開與人的眼神接觸。
回答問題比較表麵而刻板,對事情幾乎沒有深度的興趣。
比較少閱讀,較喜歡“捷徑”閱讀,如連環漫畫。
比較無法集中注意力。
對讀到或聽到的東西缺乏主動理解。
電視使得兒童變成比較可能有酒精、藥物依賴與非法毒品上癮的傾向,因為電視使得兒童習慣於不以自我努力求取心理上的高興與滿足;可以說,他們習慣於按開關鍵。
長時間不動地坐在電視機前,兒童的意誌力發展從根本上受到阻礙。沒有身體活動,就沒有了學習與模仿。
觀看電視已被證實會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
所以,那些推薦給兒童的電視節目,您會發現內容大都是荒誕、脫離現實的影像或卡通畫麵,這些後來都會深印在兒童的心靈裏。我們應該盡可能限製兒童發展的這種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傾向,而代之以講述或朗讀童話故事或看以啟發兒童自己創造想象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