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2 / 2)

香江一所不知名的小學中,台上約三十歲出頭的女老師毫不在意這酷暑的天氣正激情洋溢的朗誦著古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台下小朋友也跟著女老師一句一句地朗誦著。

在這之中有個小男孩頗為起眼,因為他並沒有跟其他人一樣朗誦著古詩詞,而是默默地想著自己的事情,這個小男孩正是吳明。

三年前,吳明的妹妹吳瑩如約出生了,兩年前,吳明的奶奶依舊如前世一般去世了,妹妹的出生以及奶奶去世後的喪事又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加重了負擔。雖然有伯父一家一起承擔爺爺留下的債務和奶奶喪事的費用,但還是讓這個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更加辛苦。

前世吳明家是在親戚的接濟之下熬到了1989年,改革開放已經七八年,父母出去打工,做了些小生意之後,才慢慢還掉了債務好轉起來。之後又要供吳明和妹妹吳瑩讀書,所以家境一直不是很富裕,直到吳明和吳瑩讀完大學工作之後父母才不用那麼辛苦。

而這一世則是爸爸吳秉平在吳明的誘導下想起了早早便離開家鄉前往香江打拚的大爺爺吳建華。

大爺爺吳建華是吳明爺爺的親大哥,早年因為家裏太窮所以前往香江打拚,現在,在香江也算是中產階級了。

這麼多年來,大爺爺和家裏的聯係一直沒有斷,常常有書信往來,隻是因為政策原因,不能親身回到內地的故鄉,但是一直對家裏很關心。書信常常提起有事一定要找他。隻是爸爸是個執拗性子,不會讓大爺爺替他還掉債務。

吳明也不是要讓爸爸找大爺爺幫忙還掉債務,而是想讓爸爸前去香江投靠大爺爺,去香江打拚。

畢竟這時候鄧公還沒有提出改革開放的政策,吳明又沒有什麼好辦法改善家裏的生活,畢竟他也隻有前世的記憶而不是係統之類的超級金手指可以擁有各行各業的能力。腦子裏隻有一大堆小說、動漫、影視和遊戲,在這時候的內地毫無用武之地,也隻有到了香江才能最好發揮它們的作用。

開始的時候,爸爸雖然在吳明的誘導下想起了大爺爺,卻也沒有生出去投靠大爺爺的心思。

不過,吳明在這兩年中也慢慢表現出了他的天賦異稟,除了記得前世的記憶,居然擁有了過目不忘和快速領悟的能力。父母教什麼都是一教就會。

而中國的父母自古以來就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這時香江的教育條件比起內地要好太多了,爸爸不想讓吳明的天賦浪費掉,這就成了壓斷爸爸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讓吳明擁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爸爸毅然決定前往香江投靠大爺爺,讓吳明在香江就讀。

在大爺爺的幫助下,吳明一家人雖然經曆了一番波折,但也還算順利地來到了香江,拿到了香江的綠印居留權和身份證。不用向其他人一樣冒著極大的風險用危險的方法偷渡過來,而且還是黑戶身份。

之後兩年,開始爸爸和媽媽還在大爺爺的超市裏做工,後來在吳明的誘導下做起了玩具生意,還向大爺爺借了一筆錢開了一個玩具廠,生產一些吳明提供建議的玩具。比如,鬥獸棋、飛行棋、跳棋、大富翁、拚圖、華容道、九連環、積木、玩偶還有一些比較簡單的比大小的紙牌遊戲等等一些吳明前世玩過的一些玩具。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不僅將大爺爺的債務全部還清,玩具廠的市值也將近數十萬港幣了。雖然不能和大爺爺一家幾百萬的家產相比,但也算薄有資產了。

而小吳明也因為天賦異稟,來到香江一年之後便送去上小學了。當時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還為小吳明的入學年齡而震驚了一番。

可能是因為重生的原因吧,這一世吳明長得很快,堪堪快要滿五歲就已經長得和七歲小孩沒什麼差別了。而且當時還對學校提的一些簡單問題還對答如流。

吳明還在那默默地想著事情,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卻躡手躡腳地慢慢走近,喊了吳明幾聲,吳明都沒有回應,隻好到了吳明身旁對著吳明耳朵大喊一聲:“喂”。

突然傳來的一聲把吳明嚇了一大跳,吳明定了定心神,抬頭望去,原來是朱音小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