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鋼筋布置。由於地下工程多為雙向雙麵配筋,除滿足結構應力外,還承受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應力及控製裂縫的開展。因此,上下鋼筋的布置應盡可能采用小直徑、小間距。普通地下室主筋采用直徑14~20mm的鋼筋和100~150mm間距是比較合適的,構造筋直徑宜為10~14mm,間距100~150mm,人防地下室和人防指揮工程鋼筋直徑可適當提高。另外,在混凝土內部加入一定量的合成纖維或鋼纖維,對控製混凝土裂縫的開展效果更佳。由於人防地下室和人防指揮工程需要設置大量的拉接筋,如果不能很好的控製其保護層厚度,勢必會形成一定數量的滲水通道。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拉接筋時,采用“梅花型”布置、盡量少而精(用8或10鋼筋);同時雙麵配筋要采用統一的模數確定鋼筋間距,保證雙麵鋼筋交叉點連線垂直於鋼筋網;有可能的話,可在拉接筋中間焊接止水環;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嚴格保證混凝土迎水麵50mm的鋼筋保護層厚度。
5合理選用外加劑
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摻入微量有機或無機的外加劑來改善其內部組織結構,使其有較好的和易性,提高其密實性和抗滲性。使用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外加劑品種的選擇。外加劑品種很多,效果各異,特別是對不同品種水泥效果不同。在選擇外加劑時,應根據外加劑的性能並結合工程特性、施工工藝及使用要求選用合宜的外加劑,以滿足工程防水需要。②外加劑摻量的確定。外加劑防水混凝土的外加劑均有適宜摻量,摻量過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摻量過大,則會造成浪費,有時會影響混凝土質量,甚至造成質量事故。因此,應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摻量。③施工注意事項。外加劑防水混凝土除應遵循普通混凝土施工原則外,應根據外加劑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攪拌、運輸、澆築、振搗、養護等嚴密措施,保證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本身質量和施工質量。
根據工程需要摻入的減水劑、膨脹劑、防水劑、密實劑、引氣劑、複合型外加劑及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材料,其品種和用量應經試驗確定,所用外加劑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質量要求。
6結語
地下工程的防水是多方麵的,涉及的領域和專業非常廣泛,它需要各專業密切配合;同時對於整個工程的建設前期準備、設計、施工及使用,各單位都應該密切關注地下工程的防水問題,一旦發現問題立刻采取措施。下麵就結構設計方麵對地下工程防水作了簡要論述,並提出如下在結構自防水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供結構設計者參閱。①合理確定工程的防水等級是確保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也是進行防水設計的準則和依據。②選擇規整的結構形式,做好構造節點的防水設計。③破除設計上“強度越高越好”的錯誤觀念,采用合理的材料強度設計值。④優先采用含活性礦物料矽酸鹽水泥配置大體積混凝土;合理布置鋼筋和拉接。⑤合理選用外加劑防水混凝土,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國家標準.地下工程技術防水規範.GB50108-2008.北京:中國計劃
出版社,2009
2國家標準圖集.地下建築防水構造.02J301.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
所出版
3地方標準圖集.地下室防水.L06J30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建築設計資料集08.(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5建築材料.(第四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