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恐怖的前景(2 / 2)

“這件事好辦,我派幾個長老過去看一下,大汗再派一個萬人軍團吧。”趙全隨後道。

“一個萬人軍團夠嗎?”

俺答王想著,那裏可是有瓦剌和兀良哈的兩個萬人軍團,哈桑手下隻有六千人,即便他再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在人數上還是屈居劣勢,而且有一個前提,瓦剌和兀良哈不會繼續派援軍過去。

“不能再多了,萬一大軍聚集在一處,一個衝突可能就演變成全麵交火。”趙全憂心道。

這件事畢竟因白蓮教聖女所起,所以趙全不想韃靼族因此陷入全麵內戰中,他提出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無非是希望給對方增加壓力,將大事化。

“那就這樣,我再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實在不行,咱們就都過去。”俺答王道。

他擔憂的是萬一爆發大戰,三娘子夾在其中,恐怕難免遭受戰火波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則悔之晚矣。

趙全點點頭,他並不認為事態會演變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他相信瓦剌和兀良哈的可汗還是有底線的,不可能真的在這個時候引發一場空前大戰。

對朝廷的秋季攻勢將他們綁在了同一條船上,大家有著共同的夢想,內地的花花世界還等著他們肩並肩一同收割呢。

韃靼族常備軍也就是三個禁衛軍團,每個軍團都是萬人。草原各族沒有萬人以上的軍隊建製,因為隻要有一個萬人軍團,就可以單獨執行任務,攻城拔寨,所向無敵。

隻有對大明進行全麵攻擊時,韃靼族還有其他強族才會發布征兵令,所有部落隻要能騎馬打仗的人全部列入名冊,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到指定的地點集合,然後由各族的頭人率領跟著各大可汗參戰。

俺答王早先已經派出一個準萬人軍團,若再派出一個,就等於用上了一半的常備軍。依照俺答王的意思,幹脆隻留下一個萬人軍團駐守本部,其他兩個全都派出去,這樣就能完全震懾住瓦剌和兀良哈了。

趙全一向深謀遠慮,對戰事算無不中,俺答王完全相信他的判斷,他既然這樣,就有完全的把握。

發出命令後,俺答王的心總算安定了一些。

“咱們跟大明談判的條款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俺答王最近的心思一直放在在談判的各項條款上,這是關係到整個大草原生計的大事。

秋季攻勢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但是俺答王還是想通過談判解決草原各族麵臨的一係列困難,隻要大明能提供給各族足夠的必需品,尤其是鐵器,再恢複各族向朝廷的朝貢製度,這場攻勢也可以畫上休止符。

以戰促和,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一樣。

後世許多人誤解了大明製定的朝貢體係,認為這是大明王朝霸權的體現。

這樣理解也有對的地方,畢竟當時人跡所及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明的藩屬國,都在一個朝貢體係內,整個亞洲除了中東、波斯、印度和奧斯曼帝國,其他地方幾乎都被大明王朝的勢力籠罩了。

有人認為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大明王朝地域狹窄,麵積不大,隻有長城之內的才算是大明的江山,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

當時所有藩屬國的地域其實都是大明王朝的疆土,隻不過大明王朝統治自己疆土的政策有所不同,長城以內是朝廷完全統治,其他的地方分成幾種,一是地方自治,這樣的地方很多,再遠一些的地方就是藩屬國了。

俺答王對大明的要求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獲取足夠的商品,允許我朝貢,我就老老實實在草原上待著,若不然就率兵打進來逼著你同意我的條件。

至於搶占內地的江山,改朝換代,俺答王早就不存這樣的野心了。大明時期的塞外已不是蒙古全盛時期,想打誰就打誰,不論打誰都能戰而勝之,此一時彼一時了。

宋元時期的蒙古帝國,可謂全球第一大帝國,幅員之遼闊,就是後世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望塵莫及,幾乎占領了當時大半個地球,橫跨歐亞兩大洲。那時候美洲還是一片無人發現的大陸,古印第安人在那裏過著半原始的生活。

朝廷對俺答王的條件也非常簡單:把趙全等人的腦袋給我送來,然後卑詞重禮來求我,我便答應你一切條件。

朝廷的條件俺答王沒法答應,第一趙全是他的智囊心腹,他不可能殺掉趙全鏟除白蓮教來討朝廷的歡心,那樣做等於自斷臂膀,除非他不想再對付朝廷了。第二條則是嚴重違背他的自尊心,在俺答王看來,卑詞重禮求和的應該是朝廷而不是韃靼族。

這些年來,韃靼族、瓦剌族和兀良哈族一直千方百計地要求朝廷議和,對此從沒放棄過努力。因為草原上資源太過貧乏,老百姓的生存太艱難了。

朝廷雖然在開闊地上打不過草原上的鐵騎,但是有九大雄關,還有內地無數堅固的城池,誰也不可能一口吞掉誰,兩方麵也就這樣僵持著,也都希望在不失臉麵的前提下,有一個良好的破局機會,塞外塞內創建一個長久的和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