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銳意整頓(2 / 2)

王陽明修道不但沒耽誤正事,反而令其成為一代理學大宗師,創立心學一派。因為修道有方,他能在一個月內如神鬼一般讓敵人難測難料,然後帶著老弱兵卒攻進南昌城,生擒寧王,建立蓋世功勳。

世人大多喜歡把一些表麵上的事歸咎於某個人失敗的理由,比如說梁武帝佞佛而亡國,其實梁武帝亡國是因為對士大夫和皇室過於優容姑息,對平民百姓非常苛刻,已經到了殘民以逞的地步,侯景攻進來後,就是那些底層小民在五鬥米教的宣傳下,幫著侯景打敗了梁武帝。

梁武帝一生修佛,卻忘了最基本的四個字:眾生平等。

所以看問題就得一分為二地看,不能隻看一麵,否則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雖然沒人攻擊王陽明修道,但他的修道跟嘉靖帝修道性質是一樣的。

嘉靖帝雖然修道,國家正經大事也沒耽誤多少,他也是明朝少有的幾個不假手他人處理國家大事的君王,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把以文製武等政策推進到了頂峰,還有一些製度比如內閣大學士的群推,刑部判案的上報下批種種程序,都是這段時期確立下來的國策。

嘉靖帝的廟號是世宗,凡是帶有世字的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比如漢武帝的廟號就是世宗。

古人在皇帝廟號的擬定上極為考究,也異常的準確,廟號基本能反映出一個皇帝一生的作為。

大凡廟號太祖(高祖)、太宗的,都是好皇帝,不論是唐高祖、唐太宗,還是宋太祖、宋太宗,等等。凡是廟號文帝、宣宗、仁宗的也都是好皇帝,比如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等。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誤差,比如明英宗未必多麼英明,不過他晚年時定下製度,廢除了以活人殉葬的殘忍製度,在明英宗以前,明朝的皇上還都是以活人殉葬,太祖、成祖死後,殉葬的活人有多少,沒有記載,估計有成百上千。僅此一件事,英宗的廟號也不算很虛,其實他的廟號應該是仁宗,隻不過被他爺爺把這廟號給占了,話說回來,明仁宗在位時間短,考其一生,無愧於仁字。

當下,況且和王崇古、方逢時分開,這兩人回到衙門趕緊調集人手準備辦曹德麟等人要求的事宜。

況且回到驛館,戚繼光也跟著他回來。

在路上,況且說了要向他借火銃也就是鳥銃還有手銃的事,戚繼光一口答應下來。

“沒問題,也不用還我,我回去向兵部索要即可。你有需要就留著吧。”

況且笑了,這些人都會慷公家之慨做人情,王崇古也是這樣。

他當然高興,手裏的火器越多越好,將來他的錦衣第六衛一定還得擴大規模,可是火器的數量卻未必能跟上,畢竟這東西是按建製配給的,錦衣第六衛按照建製隻能配置一個神機營。

況且有心把神機營擴充至三個,這樣才夠用,這就要求有大批的火器補充,除了在朝廷裏想辦法,外麵真沒辦法購買。

“對了,如果這次邊軍敢於鬧事,你一定會支持我吧?”況且問道。

“當然,這還用說,我早就看不慣那些孫子了,一些逃兵逃將而已,個個裝的跟國家功臣似的,要是在我的麾下,不知砍死多少次了。”戚繼光一臉激憤,罵道。

“那就好,有你的人牽製著他們,敢於鬧事的會少很多。”況且沉吟道。

戚繼光的名聲就是巨大的號召力,隻要他站在況且這邊,邊軍那裏鬧事的人至少會少一半。

“如果他們真敢鼓噪嘩變,你想怎麼辦?”戚繼光問道。

“當然是鎮壓,堅決鎮壓,不行就殺一批,罷黜一批,寧可把我練的人馬填充進去,也不能讓這些驕兵悍將成為禍患。”況且毫不猶豫道。

“你有這個決心就好,我相信王總督、方巡撫也會支持你的。就是怕真要殺幾個大將的話,會使得軍心渙散,不堪再用。”戚繼光皺眉道。

“那就想辦法振奮軍心,收買、鼓勵,什麼辦法都行,也都用上,我就不信咱們兄弟還比不上那個李誌鵬,尤其是大哥你。”

戚繼光點點頭,卻也重重歎息一聲,顯然也不是太樂觀。但他沒有選擇餘地,隻能支持況且,無論於公於私都是這樣,沒別的辦法。

“你這些天一直在軍中,也看到實情了,邊軍總共十幾萬人,能戰的真正有多少,會鬧事的又會有多少?”況且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