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韓愈改變了我的文風(1 / 2)

毛澤東:韓愈改變了我的文風

人物

作者:胡忠偉

毛澤東一生喜歡讀書,他對唐代文學家韓愈(768-824)的癡迷是從青年時代開始的。1913-1918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國文老師袁仲謙,是前清舉人,蓄一大把胡子,對學生要求很嚴,要學生學寫桐城派古文,就是從那時起,毛澤東開始鑽研韓愈的文章。

1936年毛澤東在保安(今延安誌丹縣)接見美國記者斯諾時,對這段讀書經曆仍然深有感觸:

學校裏有一個國文老師,學生給他起了個‘袁大胡子’的外號。他嘲笑我的文章,說它是新聞記者的手筆。他看不起我視為楷模的梁啟超,認為他是一個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變我的文風,去鑽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的措詞。所以,多虧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話,仍然能夠寫出一篇過得去的古文。

可見韓愈對毛澤東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事實上,毛澤東當年寫給舊友黎錦熙(1891-1967,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蕭子升的信,大都氣勢沛然,情感熾烈,義理跌宕,很得韓愈筆意。1952年,毛澤東還應湖南一師曆史老師羅元鯤之請,為袁仲謙撰寫了墓文,可見他對恩師的感激和懷念。

毛澤東讀韓愈,當然不是小時候讀私塾隻知死記硬背,而是一篇一篇地鑽研閱讀,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首先憑借注釋和詞典,了解領會大意,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複默讀和朗讀。通過這樣持久的努力,韓愈的詩文大都被他背得爛熟於心。

不僅如此,他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記寫了大量讀書筆記。據毛澤東的同學周世釗回憶,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學習時的讀書筆記《講堂錄》後半部分,便是讀韓愈的筆記,涉及韓愈作品《感二鳥賦》等10多篇。在這個讀書筆記裏,不僅有對詞句的釋義,還有對思想內容和觀點的圈點、眉批。毛澤東對韓愈不是全盤吸收,而是在同一個人的作品中明辨是非優劣,達到去偽存真、求精去粗的目的。

晚年毛澤東對韓愈的閱讀熱情依然不減當年,1965年8月,他專門要來《韓昌黎全集》閱讀,據不完全統計,僅他圈閱的韓詩就達12篇之多,包括《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調張籍》等。其中,毛澤東手書過的有三首,即《石鼓歌》《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晚次宣溪辱韶州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絕句二章(其一)》。毛澤東還批注說:“韓愈文集,為李漢編輯得全,歐陽修得之隨縣,引以流傳,厥功偉哉。”足見他對韓愈文集編輯和流傳情況的熟悉,把韓愈文集得以傳世視為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對韓愈文章的精熟和偏愛,就不會有這樣的妥帖批語。

從青年到老年,毛澤東除研讀韓愈的詩文之外,他還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都點化或引用過韓愈的不少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