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利:品牌升級的營銷節奏(2 / 2)

事實上,不僅是伊利,很多品牌都不約而同地打起親民牌,進行情感營銷。尤其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由於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注重品牌的親民形象。比如,灣仔碼頭以一位普通質檢員為廣告主角,他不僅要對產品質量負責,也要對自己的家人健康負責,從一個側麵傳播其產品品質信息。此外,寶潔、百事、麥當勞等企業也都在走親民路線,從普通人的視角講普通人的故事。可以說,親近消費者、關注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正在成為快速消費品企業的共識,而以消費者為導向則是營銷的終極指導原則。

營銷節奏的差異化

“伊利有自己的營銷節奏,這大概也是差異化的一方麵。”張劍秋說。正如伊利品牌自我定位為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形象,成熟、幹練,也不乏柔和、沉靜的特質。從品牌策略的改變中可以看出伊利這種品牌調性和營銷風格。一方麵,在營銷中體現出大品牌的成熟度和戰略性,另一方麵也透露著具有女性特征的謹慎和柔性。

伊利在全國各地的每輛運奶車都像運鈔車一樣配備了GPS和視頻監控係統,每隔10秒就自動拍攝並傳送回一張照片,全程監控運送過程,確保安全,這在國內乳品行業是第一家,是一個極好的宣傳點。可伊利在用了近三年時間研發、裝備,在確保全國所有運奶車都配備GPS後,才把這件事進行公開的宣傳。由此,也可以看出伊利在營銷方麵的謹慎。

有些事情做比說更有效。消費者最關注的歸根到底還是產品質量,所以要讓消費者接受品牌,首先要讓他們信任產品品質。當然,光憑廣告說質量有多好,消費者肯定不買賬。2012年全年,伊利舉辦“解讀伊利奶源·小記者團探秘GPS”活動,在十五六個省、市邀請近千位小朋友進入當地的伊利工廠參觀,讓孩子們親眼目睹自動化、全封閉的擠奶流程、高科技GPS奶源運輸管理,親身體驗一盒牛奶的生產過程。“孩子寫出的語言充滿童趣,而且孩子不會說謊,通過他們的視角展現出來的東西也更容易被接受,比我們直接邀請媒體參觀、發新聞稿效果要好。陪同孩子的家長參觀後表示,親眼所見才真正放心了。”張劍秋說,“這次活動的效果很好,我們就是盡量少說多做,讓消費者自己去看、去感受。”

2012年伊利分別針對旗下三款產品拍攝微電影,演員、風格、內容均偏向年輕人的喜好,與產品定位高度吻合。伊利舒化奶在賣座電影《變形金剛3》、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和話題國產劇《北京青年》中的植入,在劇情中都有一定的設計,而不隻是背景,在網友的吐槽中既有雷點也是萌點。對於當下很多品牌都喜歡選擇的熱門電視節目冠名,伊利比較慎重,隻有伊利穀粒多和湖南衛視《向上吧!少年》合作,因為該節目麵向90後,鼓勵年輕人積極向上、勇敢追夢,目標人群和傳達的理念都與穀粒多品牌訴求的“陽光鼓勵每一天”相契合。

在社會化媒體的新營銷中,伊利也從未缺位,伊利集團屬於第一批開設了企業微博的陣營,但隻有一個“綠社會”官方公益賬號,以及金典有機奶、舒化奶等產品微博。“我們之所以選擇開設公益微博而非企業官微,主要是希望讓消費者更能感受到品牌的‘溫度’,希望通過微博這個渠道聚合更多正能量,幫助有需要的人,推動一些有益的事。我們希望讓消費者感受到伊利這個品牌是親切、溫暖的,就像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張劍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