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在胎兒期已經形成,嬰兒出生後聽力逐步發展。如何保護嬰兒的聽力呢?
寶寶聽力的保護方法:
(1)預防能損害寶寶聽覺的疾病
要防止某些損害嬰兒聽覺器官的疾病的發生,如流腦、乙腦、病腦、結腦、麻疹、中耳炎等。
(2)慎用或禁用可能損害寶寶聽力的藥物
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小諾黴素、巴龍黴素、新黴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這些藥物有較強的耳毒性,可引起聽神經的損害。
嬰兒對這些抗生素反應的差異性較大,有的打一針可引起耳聾;有的打幾天以後,耳部出現嗡嗡響聲,若及時停藥,造成的危害會小得多;若繼續用藥,則會造成終身殘疾。
為了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應經常給寶寶多飲開水,多吃水果、蔬菜。在傳染病易發的季節,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必要時服用菊花水、板藍根衝劑等預防傳染病。抗生素引起的耳聾與用藥劑量和時間長短有關,用藥劑量越大,時間越長,造成的危害越大。
(3)不要讓寶寶接受噪音刺激
嬰兒的聽覺神經和器官發育不夠完善,外耳道比較短而且窄,耳膜較薄,所以不宜接受強聲刺激。各種噪音對嬰兒不利,會影響嬰兒的聽覺器官,使聽力降低,甚至引起噪聲性耳聾。
(4)精心保護寶寶的耳朵
不要給嬰兒挖耳朵,防止耳道內進水,否則引起耳病,影響聽力。
給寶寶洗澡時,注意不要將汙水灌入寶寶耳內,洗澡後應用棉簽擦幹寶寶的外耳道及外耳。還要注意清潔寶寶的耳背,為預防發生濕疹或皸裂,可塗些食用植物油或紫藥水。一旦發生濕疹,可塗嬰兒濕疹藥膏。
159.勤剪寶寶的指趾甲
1~3個月的嬰兒,手經常隨意、不協調地亂動,指甲長了會把自己的臉抓傷。3個月的嬰兒喜歡把手放入嘴裏,如果指甲長了就會藏有汙垢,把細菌帶入體內,就會引起疾病。
另外,如果嬰兒的腳趾甲過長,就會經常與褲襪摩擦,容易發生劈裂。所以,應該經常給寶寶剪手指甲和腳趾甲。
寶寶的手指甲和腳趾甲細小薄嫩。
修剪時要特別當心,不可剪得太深,不要剪傷嬰兒的手指,不要讓寶寶的手腳亂動。在寶寶睡著後再剪就比較安全。
160.寶寶的正確抱法
(1)把寶寶抱起來的正確方法
托著寶寶的脖子和屁股,將寶寶抱至胸口的位置,再將托著寶寶屁股的手向上托著寶寶的背部。
讓寶寶緊貼媽媽胸口,寶寶就會安靜下來。媽媽用肘部內側托起寶寶的頭部。
媽媽看著寶寶,一邊對寶寶說話,一邊將手伸到寶寶脖子下麵,張開手掌,撐起寶寶的頭和脖子。
將另一隻手穿過寶寶的兩腿之間。
放在寶寶屁股下麵,張開手掌,將寶寶的下半身撐起來。
(2)偶爾豎著抱
可以豎著抱新生兒,注意牢牢托起寶寶的頭和脖子,避免媽媽胳膊長期負重。豎抱能使寶寶視野產生變化,刺激寶寶視力發育。
(3)使用抱帶
有些寶寶一放下就哭,如果一直抱著媽媽就會很累。可以使用適合橫抱新生寶寶的抱帶,來減輕媽媽手腕的負重。
(4)將寶寶裹進浴巾抱
用浴巾或棉被將寶寶包裹起來,能使寶寶柔軟的身體更加安穩,更容易抱。
(5)使用靠墊
在寶寶身下墊上靠墊,可以更容易支撐寶寶的身體。如果媽媽托著寶寶頭部的手腕發酸,可以在媽媽的手腕下麵墊上靠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