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舍內環境要素構成探析
出類拔萃
作者:王玉泉
1.引言
奶牛舍內的空氣環境與自然界環境差異很大。奶牛的各種活動、管理人員和工人的生產過程、機器的運轉都會產生大量熱量,使牛舍內溫度升高,同時產生大量水汽、噪聲、有害氣體及灰塵等。對這些牛舍內環境要素進行分析,並改善這些環境要素,才能使奶牛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更好地生產優質奶。
2.奶牛舍內環境要素組成
2.1溫度
奶牛生長發育最好、提供鮮奶最多、消耗飼料最少的溫度為適宜溫度。一般情況下,成年奶牛的適宜溫度是5至21攝氏度,最適宜溫度是10至15攝氏度;牛犢適宜溫度為10至24攝氏度,最適宜溫度為17攝氏度。由於牛舍內的溫度是隨環境經常發生變化的,因此工作人員要注意維持這個溫度範圍。
奶牛在消化飼料和產奶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和散發熱量,致使牛舍內溫度升高。牛舍外麵帶進的熱冷空氣、太陽的照射及采暖等都會影響牛舍內的溫度。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稱為熱平衡,如果產熱多、散熱少,牛舍內就會積蓄熱量,使溫度升高,如果產熱少、散熱多,牛舍內就會損耗熱量,使溫度降低。奶牛體的產熱和散熱在24小時內的差異很大,白天因為活動產熱多,晚上因為休息、靜臥、反芻產熱少。尤其在寒冷季節外麵氣溫晚上比白天低很多,晚上散熱比較多,因此,寒冷季節晚上要注意采取保溫措施。
2.2濕度
大氣濕度高、奶牛呼吸道和皮膚蒸發的水汽多、排出的糞尿多、用水衝刷地麵、飲牛器具漏水等都會增加潮濕程度。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和繁殖,奶牛可能會得皮膚病,牛舍內木質器具會黴,飼料、草墊若發黴變質,容易引起奶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變。另外,潮濕和高溫會阻滯奶牛體的散熱能力,危害奶牛健康,直接影響奶牛的產奶能力。
2.3光照
奶牛舍內保持一定的光照強度,可有計劃、有目的地調節奶牛的生理機能,更有利於工作人員活動和奶牛生長發育。
一般采用自然光照,讓自然光通過奶牛舍的開漏部分和門窗照射入牛舍內,有利於進行牛舍光照消毒。在太陽光直射下的光照強度大約有7千勒(lx),玻璃對光照也有影響,如奶牛舍無玻璃時,牛舍內窗台上光照強度為4千5百勒(lx),有潔淨玻璃時大約為4千勒(lx),玻璃不幹淨時光照強度為2千勒(lx),很髒時為1千勒(lx)。
2.4氣體
牛舍內的空氣受奶牛的呼吸、生產過程和有機物分解等因素的影響,化學成分與大氣差異很大,氨、氧和CO2,所占比例發生變化,增添了大氣中沒有或很少有的成分,主要有氨、硫化氫和甲烷,還有胺、酰胺、硫化物、二氧化硫、乙醇、2-丁酮、3-戊酮,以及糞臭氣等。這些有害的氣體主要由糞、尿、飼料或其他有機物分解產生,對人體和奶牛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阻礙奶牛正常生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