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衛生習慣(1 / 3)

讓寶寶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有許多父母認為寶寶年齡小,沒有必要刷牙,而忽視了這方麵習慣的培養。其實寶寶蛀牙很常見,如果寶寶能早晚刷牙,便可消除口腔細菌,保持牙齒清潔,並有效防止蛀牙。在寶寶的養育過程中,父母們關注較多的是寶寶的智力和能力,而對於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則經常忽略,認為寶寶長大了自然會刷牙。的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等寶寶長大後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但是一個好習慣卻絕非一蹴而就。刷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每個家長的態度和觀念決定了寶寶今後的刷牙習慣,也讓寶寶知道了幹淨的標準。

讓寶寶了解刷牙的重要性

帶寶寶到鏡子前看看自己的牙齒,和寶寶一起數數長出了幾顆牙,還可以讓寶寶張大嘴,和寶寶比比誰的牙齒又白又亮。等寶寶長大一些後,父母還借助一些書本等工具,給寶寶講一些有關牙齒的知識,讓他知道牙齒和人的皮膚一樣也需要清潔,否則就會像樹長蟲子那樣,出現蛀牙、牙疼等症狀,嚴重的還要將牙拔掉。

不刷牙的危害

牙齒咀嚼食物時殘渣會塞入牙縫,這對於細菌來說就是美味佳肴,細菌會在牙縫裏生長繁殖。

食物中含有許多糖,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將這些糖變成酸,而酸會使牙齒變軟,並腐蝕牙齒的保護層,破壞牙根,最後使牙齒脫落。

“蟲牙”其實就是細菌在牙齒上生長、產酸,然後酸在牙齒上進行化學反應,把牙齒腐蝕。天長日久,就會在牙齒上形成一個小洞。

有的細菌在牙縫及口腔中生活,它吃進食物後,產生一些帶臭味的物質,而使人的口腔產生異味,出現口臭。

常用的刷牙方法

1.豎刷法:操作時把刷毛以45度角放在牙齦上,然後向牙冠轉動,每個部位重複8~10次動作。刷牙齒的咬合麵時,把牙刷平放在牙麵上前後拉動刷去窩溝內的殘渣。這種刷法對牙齦能有效地清潔牙齒間隙,對牙齒有良好的按摩作用。

2.BASS刷牙法:刷牙齒的唇、舌麵時,刷毛與牙麵成45度角指向牙齦方向,刷毛進入牙間隙,做短距離來回顫動,刷洗咬合麵時,刷毛平放在牙麵上,做前後短距離顫動刷淨窩溝,這種方法清潔力較強,能有效地清除牙頸部和齦溝內的菌斑。把豎刷法與BASS刷牙法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3.生理刷牙法:牙刷毛頂端與牙麵接觸,然後向牙齦方向輕微地拂刷。此方法適合於牙周組織正常的兒童使用。

睡覺前刷牙極為重要

寶寶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以清除食物殘渣和軟垢。

晚上睡覺前的刷牙尤為重要,因為夜間人的唾液分泌顯著減少,口腔各部分的活動降到最低程度,這對牙齒的自我清潔很不利,因此睡前徹底清除黏附的食物殘渣尤為重要。

·親子心經·

應當給寶寶買兒童牙膏。成人的牙膏含氟量較高。氟對6歲以下寶寶的危害尤其大,寶寶吞咽功能不健全,刷牙也不夠熟練,牙縫裏常常會殘留較多牙膏,甚至會把漱口水咽進肚裏,長期使用含氟牙膏,會導致寶寶體內氟攝入量增加,從而發生氟牙症。

刷牙水溫要合適

家長們應幫助寶寶調好刷牙用水的溫度,冬天宜用溫水,夏天不要用過涼的水。千萬不要以為用冷水或熱水刷牙漱口都無所謂。

用冷水、熱水刷牙,對寶寶幼嫩牙齦、牙齒來說都是一種驟冷、驟熱的刺激。驟冷會引起牙齦血管的痙攣收縮,不利於牙的營養供應和代謝需要;驟熱會引起牙齦血管充血、腫脹,甚至導致牙齦出血,長期受這些不良刺激,會縮短牙齒的壽命。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東西都能產生濃厚的興趣。見到地上的石頭、泥土、草、葉等都會動一動,甚至會亂撿垃圾,弄得小手髒兮兮的。因此必須要讓寶寶勤洗手。

據一項研究證明,一隻未洗淨的手上有大約4萬到40萬個細菌,這些細菌如果大量滋生,可引起皮膚病、紅眼病、腸炎、肝炎、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而寶寶又喜歡用手揉眼睛、挖鼻子等,很容易引發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致使疾病發生。那麼,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衛生習慣呢?

飯前便後要洗手

飯前便後洗手是保持手衛生的基本條件。對寶寶來說,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外麵玩回來之後,不管小手有沒有弄髒,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洗手,因為很多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在不便洗手的環境中可用濕的消毒紙巾為寶寶擦幹淨手後再吃東西。

便前也要洗手

當今生存環境複雜,感染機會極多,且3~6歲年齡兒童活動範圍擴大,手的汙染幾率加大;便前洗手可以避免手上的一些病毒粘到皮膚、內衣褲及腰帶上。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比如公共廁所,寶寶的手剛接觸了門把手,接觸了上麵的細菌,然後又馬上接觸內衣或者皮膚,這樣不但很不衛生,也讓病毒細菌有機可乘,因為在一些環境差的公共廁所內,門把手有時候和馬桶墊一樣髒。

女孩子更應從小養成便前洗手的習慣,婦科病沒有年齡界限,隻要是女性,都有患病的可能,即使年齡幼小的寶寶也不例外。四五歲的女孩子得婦科病已不是什麼稀罕事,這除了家長的粗心使寶寶感染外,也有很多是因為沒有養成便前洗手的習慣而造成的。

而且在以下情況也要洗手:當用手接觸眼睛、口之前;課外活動後,上手工課後;從外麵回到家裏時;接觸公用物品,如樓梯扶手等;用手接觸錢之後。

預防兒童鉛中毒首要的方法就是勤洗手。由於鉛塵直接附著在手上,不能被清水衝掉,為了讓鉛塵脫離手表麵,必須先用水把手浸濕,再抹上肥皂或者洗手液,反複地認真揉搓清洗,並將指甲縫裏的汙垢清理幹淨。

洗手的步驟和方式

洗手時要注意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部位,因為這些部分最容易藏汙納垢。

用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還有,在關水龍頭時,水龍頭開關處也應先用肥皂洗,再用水衝幹淨。也可取幹淨的紙巾包住水龍頭再行關閉。同時,記得將紙巾直接丟棄,否則雙手又有可能沾染細菌。

·親子心經·

還要定期提醒寶寶剪指甲,讓寶寶懂得長指甲容易藏汙垢,要選擇適合寶寶用的指甲刀,在寶寶安靜的時候為寶寶剪,注意長度要適宜,以免傷及寶寶的手指。

父母要提醒寶寶勤洗手

有的寶寶貪玩、性子急,不是忘記洗手就是不認真洗,家長應經常耐心地提醒寶寶洗手,不要因寶寶不願意洗手而采取遷就的態度。

大人要有勤洗手的好習慣

寶寶周圍的大人首先要有勤洗手的好習慣。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父母可當著寶寶的麵洗手,讓寶寶對洗手感興趣;而當寶寶四五歲,懂事了之後,父母則不要為了給寶寶看而洗手,更不要在洗手時嘮叨個沒完沒了,這樣寶寶除了不會記住父母的話外,反而會厭煩,把洗手當成一種艱巨任務。父母隻要自己勤洗手、保持衛生,從心底裏看重洗手這回事,寶寶自然會感覺到洗手的重要性和樂趣。

讓寶寶勤洗熱水澡

皮膚上長有汗毛,從汗毛孔裏能排出汗水。皮膚上還經常會有脫落的皮屑,當皮屑和汗水、灰塵等混合在一起時,就會在皮膚上形成汙垢。汙垢是細菌最容易生長和繁殖的地方。因此,要讓寶寶養成從小愛洗澡的好習慣,而且,洗澡對快樂入睡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夏天天氣熱,若家裏不開窗戶,不通風,寶寶在密閉的空間裏麵,再加上寶寶活動多易出汗,但是又不會自己擦汗,結果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就會出現痱子。對付痱子的關鍵是預防,其中洗澡就是預防措施之一。

寶寶怕洗澡的原因

寶寶不願意洗澡的原因很多,如浴室保溫不好,洗澡後怕冷;洗澡時怕滑倒,怕吸入洗澡水;父母洗澡時太嚴厲,經常嗬斥寶寶,動作太強硬,使寶寶不舒服等等。出現這種狀況父母不要斥責寶寶,也不要強迫寶寶,以免讓洗澡成為對寶寶的“折磨”。而是要和寶寶交流,弄清楚寶寶為什麼不洗澡,然後根據寶寶怕洗澡的原因對症下藥。

讓浴室變成一個溫馨的小窩

雨雨兩歲左右時很怕洗澡,每次洗澡都是父母兩人一起忙前忙後,她也不配合,總是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地磨蹭,有時候濺得水花到處都是,每次洗澡都花很長時間。後來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雨雨很喜歡聽童話故事,媽媽洗澡前就撫摸著她的頭問她,“寶寶想不想聽白雪公主呀?”“想聽。”“那媽媽給你在浴室講好不好?媽媽給寶寶邊洗澡邊講故事好嗎?”“不洗澡,雨雨不要洗澡。”“寶寶為什麼怕洗澡呢?”“雨雨想玩鴨子,不想洗澡。”“那咱們把鴨子拿到浴缸裏玩好不好?鴨子和寶寶一起遊泳。”“水會把鴨子濕了,鴨子怕冷。”“原來是寶寶怕冷呀?那今天媽媽給寶寶弄個大大的浴巾,寶寶就不會怕冷了。媽媽也給鴨子穿個衣服好不好?”“好。”媽媽準備了一個厚浴巾和一塊小手帕,寶寶沐浴完後趕緊給她把浴巾披上,並盡量讓寶寶多淋熱水。在媽媽給寶寶洗澡時。她自己一邊在浴缸裏玩鴨子,玩得開心,都忘了給鴨子裹上手帕了,也忘了讓媽媽給她講《白雪公主》了。不知不覺中澡就洗完了。

水溫和室溫要合適

水溫過熱或過冷都易使寶寶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因為水對皮膚的刺激而對水產生恐懼感,從而排斥洗澡。洗澡水溫一般應在25℃左右為宜。

營造輕鬆愉悅的洗澡氛圍

如果寶寶體會到某件事的樂趣,他自然會喜歡去做。因此,父母應盡量讓洗澡這個過程變得有趣一些,如在浴缸中放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和寶寶一起做水中遊戲,邊洗澡邊給寶寶講故事等。寶寶感受到洗澡是一件快樂的事後,他自然會向往洗澡,享受洗澡時間。此外,洗澡前半小時最好別讓寶寶玩容易引起興奮的遊戲,否則寶寶會因為沉浸在遊戲中而不願意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