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楊慎的一首《臨江仙》道出一個令無數中國人向往的時代—三國。

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趙雲、諸葛孔明等等,從一代名主到如燦若繁星的名將大儒,無數的英雄豪傑演繹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

他們傳奇的一生,不管是曆史事實,又或是演義的故事,至今還為我們所津津樂道。

但也有一些生於那年代,同樣改變了曆史,創造過輝煌,其所為影響至今的人物,他們的成就卻又一直被我們所忽略和淡忘。

比如說張角,那個自稱大賢良師、天公將軍、三國開始時黃巾軍的首領;那個大叫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差一點就推翻了漢王朝的漢子。

很難想象,假如曆史上沒有了他的出現,那個激情四射、群星燦爛的三國時代,還會不會來臨?漢家的王朝可能還會再延續好幾百年,而劉備一生可能還在以賣草鞋為生,諸葛孔明則一直躬耕於南陽,或許還會謀份縣衙差事。當然就更不會有什麼“三英戰呂布”、“三顧茅蘆”、“火燒赤壁”的故事了。

然而,這樣一個如此重要的人,在我們的曆史認知中,卻隻是英雄們崛起的一塊墊腳石。僅僅是一個為我們所知,卻又總是忽略的人物。

以至於在我們這些玩三國誌遊戲長大的一輩人中,或許也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他所創立的太平道是中國最早的道教門派;他所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宗教形式的農民起義。

《太平清領書》也就是《太平要術》。這本道教發展史上最早期的經典。也是在它的指引下,不但張角創建了太平道。而且,據記載就連在巴蜀地區張道陵所創建的五鬥米道也與之有關。

然而,這本傳說中的道教聖典,在張角被殺後,也就不知所蹤了。

相傳《太平要術》全書有170卷,到現在為我們所見的,僅是由後人所彙總的殘本,也僅有57卷。那麼《太平要術》的完整本確實還存在嗎?我們如見所見的確是曆史上所記述的那本嗎?

今天我要記述的事情,並非穿越回那個時代,改變曆史的玄幻小說。但卻涉及了張角的後人、他所創立的太平道、那些當年教中的護法器物,當然也包括那本傳說中的《太平清領書》。

在我所涉及的所有關於太平道教的傳聞、文件、法器、人物的記述,都可以在曆史文件或者民間傳說中找到相關的記載,而絕非憑空想像的產物。

很幸運,在這經曆中,我也認識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物華天擇。

也從那件事起,竟成了兩人開始一起尋找探索那些流傳於民間傳說和神話中,似有似無、似是而非的神怪、法器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