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1 / 3)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這是我多年研究的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如果有人問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明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那我就會說:“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你一定會發現,什麼時候你跟孩子的關係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麼時候你和孩子的關係是糟糕的,你的教育必定也是糟糕的。所以說要想教育好,必須關係好。

北京電視台的記者扛著機器來采訪我,“孫教授,我們有一個特別意外的案例,您一定要分析分析,因為您寫過很多性教育的作品。”我說:“什麼事啊?”他說:“北京某重點中學兩個高一的學生,一男一女,把孩子給生出來了。”我說:“生出來了!孩子多大了。”“四個月了。”我一想,生孩子不是說生就生的,挺長時間的,怎麼就生出來啦?怎麼回事?

原來老師搜查孩子的書包,從一個男孩子的書包裏發現了一封信,這封信是給一個女同學的,就是他的女朋友,信當中有關於他倆性行為的細節。老師一看,我的天哪,我們學校不許早戀,你不但早戀還有這種行為啊!就嚴厲地批評他們,而且要他們停課,不許上課。

這件事在學校傳開了,這兩個人在學校壓力很大。而且老師不讓上課,他們就回家。兩個人的父母也很生氣,“你幹什麼呢,不讓你們談戀愛,你還有這事了。”兩邊的父母都不接受,這倆孩子怎麼辦呢?兩個人就租房子同居,就在一塊兒了,結果女孩子就懷孕了。

懷孕之後,這個男孩子說:“我們就是要把孩子生出來,我們就是要證明我們兩個不是鬧著玩的,我們是真心相愛的,我們長大了、成熟了、有能力了。”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把孩子生出來了。孩子生出來了之後,這兩人才發現原來沒那麼簡單。這孩子要吃要喝,哇哇哭,他倆哪有錢呢!男孩子就上街搶劫,搶了幾個手機賣了幾千塊錢,被抓起來了。是檢察院向電視台提供了這個特殊的新聞,意在提醒社會。

大家想想看,高一的學生把孩子給生出來了,等孩子將來上學了,在開家長會的時候,人一看,這兩個家長怎麼這麼年輕哪!等孩子長大了,談戀愛了,該結婚了,對方一看,這親家母怎麼這麼年輕哪!再說了,他們兩個還是未成年人、未成熟的人,他們有什麼經驗去照料一個孩子嬰兒啊?靠什麼力量來撫養和教育這個嬰兒呢?這個時候本來是他們學習的階段,現在做了父親母親,那還有這個精力嗎?而且這個嬰兒是無辜的,他從小會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啊?

但是這件事情居然就發生了,而且發生在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原因很多,最簡單的就是惡劣的關係導致了這麼一個後果,如果它是一個好的關係,它就不會發生。比方說學校發現之後不公開這事,這事也是不能公開的,學校要對他們進行幫助,要設身處地地進行引導,要對他們負責。雙方的父母更不能把孩子推開。孩子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幫助、最需要引導的,是不能置氣的,不能拿這孩子置氣。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隻要能夠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都不至於走到這一天,結果現在就造成了一個無可挽回的結局。

前邊我們講過,孩子最希望父母做到的就是“信任我”,信任的關係就是最好的關係,這是我們最向往的關係。有人說:“孫老師,其實我們的關係挺好的,孩子要什麼我給什麼,我把他的生活安排得很好,而且從來不說他,這是不是好的關係呀?”我覺得不一定,我認為好的關係不是溺愛的關係,也不是包辦代替的關係。我提出好的關係是五種相互的關係,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學習,這才是真正好的關係。這方麵的案例就非常多了。

比方相互理解。現在的父母為什麼有時候跟孩子發生那麼大的矛盾呢?就是不理解。我是一個研究者,我也是一個青少年文學的作家,我曾經收到過三萬多封中學生來信,這些信讓我很感動。他們對我很信任,但是我也很奇怪,這些人對父母、對老師怎麼就不信任?可能因為我隔的遠,對他沒有威脅,所以對我很信任。有好多中學生把他的日記都寄給我了,在他離家出走之前把日記寄給我,讓我給他保存。看來隻有好的關係說話才有效果。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一個高三的女孩子給我的來信,用特快專遞寄來的,信上說:“孫老師,我有件重要的事情跟您商量,我愛上我的老師了。”她為什麼對我這麼坦率呢?因為她給我的信已經很多了,摞起來大概得有這麼厚。她把我當成一個傾訴的對象,對我很信任。

她說:“我愛上我的老師了,我能有今天的進步都是這個老師幫助的結果,現在這個老師的老伴去世了,他一個人生活,我想高中畢業之後放棄考大學的機會,我要和這個老師生活在一起。雖然這個老師的年齡比我父親的年齡都大,但我要下決心做許廣平(魯迅的第二個夫人,他的學生)。在做出最後決定之前,我想聽聽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