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月健康檢查一般來說,一個月的健康檢查,通常是母親在產後接受檢查的時間,於同一家醫院中進行,如果已經決定好小兒科醫生,也可前往該處進行一個月的健康檢查。
在生產醫院的指示下,也可第二個月後再進行檢查,如果有發燒,或其他疾病,當然可以提早就診。
二、做好育兒谘詢與其等到孩子病了才帶去看醫生,倒不如平常多觀察他的情形,這樣和家庭醫生比較好溝通。即使沒有生病和反常,也希望在周歲前每月做一次定期的育兒谘詢,並且接受保健門診。
小兒科大多設有保健門診時間,采取預約製度,因此要事前掛號。
三、遵守診療時間除了緊急情況外,最好能嚴守時間,如此一來,才不會影響醫生的工作,而且也能進行完善的診察。
四、電話就醫如果不能直接前往醫院,而在電話中說明幼兒病況,很容易發生誤診。
尤其在醫生診察時間中,若談話時間過長,可能會增添其他患者的困擾,應盡量避免。
如果非打不可,應以簡潔的詞句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而且隻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在上班時間、夜間或假日時打電話詢問。
以電話與醫生商量,雖然十分方便,卻難以得到正確的診察,如果母親極為不安的話才可以利用此法。
五、在夜間或假日如何就診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在夜間或休診日打電話請家庭醫生診察,在放假日之前特別注意嬰兒的情形,如果有異常,要及早接受檢查。
原則上並不鼓勵用電話谘詢,但是接受第一次檢查的疾病常需要谘詢,因此需要事先講好。
若臨時找不到家庭醫生,可帶孩子前往醫院的夜間門診接受檢查,或請求值班醫生幫助。記住,隨機應變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六、如何請醫生出診症狀嚴重考慮上醫院時,或小孩太小、天氣寒冷、家裏人手少。如果病情不緊急,也許能夠請醫生抽空出診。
但是,出診不能做到詳細的檢查,且醫療器材也有限,因此應盡量帶嬰兒去看病,比較能夠接受妥善的診察。媽媽可以把嬰兒擺成舒服的姿勢,坐車帶孩子上醫院。如果人多的話,告訴醫生症狀就可以了。
七、減少嬰兒的負擔身體不舒服時,等候看病對嬰兒和媽媽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事。如果不是很緊急,可以打電話問問看就診的人多不多?什麼時候比較方便?再帶孩子去看病。幾次經驗後,就會知道該醫院人多的時段。
每家醫院的掛號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是拿號碼牌,媽媽想要減短嬰兒等待的時間,必須先行前往辦理掛號,然後估計好時間再帶嬰兒去看病。
結賬和拿藥都要等候,媽媽可以考慮,先回家讓嬰兒睡覺後再來辦理。
八、由別的醫生診察時簡單說出嬰兒的病情,然後說明過去的症狀和診察經過,以及曾服用過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