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與自然的美學意象(1 / 1)

生命與自然的美學意象

品味

作者:陳昆

13年前,中國美術館,備受矚目的“首屆中國油畫大展”開幕。一幅名為《暝·飛越黃昏》的作品引發關注,有評委感慨:“這樣的題材和形式就是大家苦尋的中國特色啊。”

這張畫作一舉斬獲銅獎,作者是來自廣東中山的年輕畫家肖偉。以此為起點,自然之交替,生命之厚重,成為肖偉繪畫藝術的重要主題,肅穆而堅韌,直指人心。

在同行眼裏,肖偉質樸而執著,單純而快樂。他十六歲考上湖南師範大學美術係,二十歲走上社會。為了純粹的藝術追求,他兩度在仕途順暢時轉身,重返校園,研究生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在他的心中,純美的藝術世界才是靈魂棲息之所。

正是豐富的人生閱曆,讓肖偉的畫風有了不經意的變化,從輕鬆生趣的恬淡工筆轉而凝重深沉的油畫風物。在他頗具代表性的油畫係列作品《自然而然》中,枯葉、殘梗,冷暖色調,深淺起伏,細膩而傳神,表現出作者對人生冷峻的思考。在“百年中山美術作品展”活動中,他的《冬之氣息》在中國美術館一亮相,就得到了許多同行和專家的認同,畫麵飽含的人生的悲憫之情,觸動觀者心靈的憂傷。

題材上,肖偉希望“通過具象的自然植物形象,表達一種抽象的點、線、麵組合之美”,具體技法則借鑒於中國工筆畫的勾染敷色,以及他對壁畫公共藝術結構方式的理解,創造出符合自己表達方式的藝術語言。旅美畫家鍾耕略分析說:“其一,他以自然的植物為題材,主要描繪一種秋、冬時令的枯槁凋謝的意象。當然,凋謝並不意味著死亡;如果從一個自然循環的觀點來看,凋謝之後便是再生。其二,他是以一種閑適恬淡的心境去描繪這種自然的景象。在這些作品中,你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的壓迫感和倉促感。你可感受到畫家的精神全然投入到畫中的色麵、線條、肌理中,有一種微妙的自然運動的旋律。”

誠如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鬆寫下的,“自然和生命是人類歌頌的永恒主題,繪畫藝術也不例外。《自然而然》係列的理念從宏觀上源於作者對自然的關照和對生命本體的追問與理解。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就是生命,沒有大小,沒有高低貴賤。在這個係列中,肖偉娓娓動聽地敘述著對自然生命的體驗,並對這一體驗給予激情的禮讚。”

優秀藝術家的胸懷總是開放的。近幾年,肖偉還嚐試將超現實主義手法與傳統工筆重彩畫相結合,《深夜·我們懷念遠方》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以夢幻般的敘述串起記憶的碎片,勾勒出現代都市人的情感故事,引領人們回首前塵往事,品味逝去的悲歡離合。

無論畫家描繪的是神秘奇幻的夢境還是一叢枯葉的微觀世界,生命與自然的美學意象,永遠在肖偉的筆下如歌如泣。(支點雜誌2014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