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清什麼才是正確的
對父母來說,要使孩子逐漸養成服從的習慣,一個極為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所做的正確行為,並且要明白地告訴他,你已經知道了這一點。當孩子們坐在地毯上玩耍的時候,媽媽不時地叫其中的一個孩子來到她的身旁——假設這個孩子叫瑪麗。瑪麗應該馬上來到母親跟前,因為她對這些情形已經習慣了。實際情況是,如果瑪麗能夠順從母親,她就會立即停止玩耍,直接來到母親跟前,毫無抱怨。而母親則可能覺得瑪麗這樣做是很自然的事情。隻有當瑪麗聽到命令之後,沒有立即停止玩耍並來到母親跟前時,她才會意識到,孩子對自己的服從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可能當時瑪麗已經過分沉溺於遊戲中,沒有及時來到。
媽媽此時會說:“瑪麗啊,我叫你的時候,你應該馬上過來才是啊。你不能讓我等你啊。”但實際情況是,瑪麗以前每次都能馬上來到母親的身旁,母親對此卻沒有給她一句讚美之詞。受到母親的數落以後,瑪麗在心裏也感覺很不高興。當她重新回去做遊戲時,可能就會變得悶悶不樂。現在,在母親的這種教育之下,她可能還是會對母親的命令馬上順從。但是,她已經沒有心思對此進行改進,母親再叫她時,她會逐漸變得很不情願,動作遲緩。但是,當瑪麗迅速來到母親的身旁,完成母親交代給自己的差事,正準備回去玩耍時,如果母親能夠對瑪麗說:“我剛才叫你的時候,你就馬上停止玩耍,趕到我這裏來。你做得很對。我對此感到十分高興。在聽到命令之後,盡管你當時正在玩耍,你仍然能夠動作迅速地來到我的跟前。我想以後可以完全信任你了。”聽了母親的讚揚之後,瑪麗會帶著愉悅的心情重新投入到玩耍中。
這件事可以讓瑪麗在日後每次聽到母親的命令都會更願意去執行。當約翰與媽媽穿越田野間的一條小路時,他看到了一隻漂亮的蝴蝶,於是約翰開始追逐它。他逐漸遠離了那條田間小路,而且跑到了一個母親認為可能會存在危險的地方,因為那裏遍布著碎石。於是母親命令約翰馬上回到她的身邊。通常情況下,如果約翰不聽話,就會被母親責罵;如果他馬上就回來,母親卻一言不發。
在這兩種情況下,母親的行為都不能對約翰的心靈產生什麼重要影響。但是,如果母親能夠這樣說:“約翰,當我叫你的時候,你馬上就回來了。當時你正在追逐蝴蝶,而且差不多就要成功了,我卻叫你馬上停止,回到媽媽的身邊,這一定會讓你感到十分難過。但是,你還是照做了。你真讓我感到開心啊。”母親這種處理方法可能讓約翰在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以後,心甘情願地服從母親的命令,回到她的身邊。
2.褒揚正確,但決不能忽視錯誤
當然,要想對孩子表示注意,對他們做得正確的事情表示讚賞,父母可以通過千變萬化的形式進行。但是,在這個時候,有一點是需要父母警惕的:在對孩子表示關注及對他們所做的正確事情進行讚揚時,決不能對孩子所犯的過錯置若罔聞。這樣做是對這一做法的嚴重曲解。而事實上,還有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值得父母嚴肅對待,那就是應該努力避免對孩子進行過多的、不恰當的讚揚,防止他自大。為了獲得積極的結果,消除這種辦法帶來的消極影響,需要父母具有靈活的技巧與創新能力。隻要父母具備了一定的技巧和細心,每當孩子做了正確的事,需要給他足夠的關注和表揚時,即使隻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關注的眼神也能起到相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