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多湖輝實踐教育法? (4)(1 / 3)

孩子經常喜歡爬樹,在父母看來這是一種危險,而對孩子來說卻是有價值的危險。首先,孩子可以看到樹的整體,判斷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認為能爬,就會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確定從何處往上爬,那個樹枝能否支撐自己的體重,需要確認的項目很多。這樣,當孩子根據自己的印象判斷能夠爬到樹頂時,便決定進行實際爬樹,當然有時也會從樹上掉下來受傷。但是這是由於自己的判斷不得法而產生的失敗,這將成為下一次成功爬樹的反麵經驗。

多湖輝在千葉大學附屬小學擔任校長時,給二年級的孩子火柴、報紙和幹樹枝,進行實驗授課,讓孩子們在校園內點火熱飯盒和日本酒。可是,不出所料,有的孩子幾乎點不著火,有的孩子怕火,也有的孩子帶著白手套劃火柴;還有的孩子劃了多少根,火柴盒都空了,還是劃不著;並且好歹把火柴劃著了,卻由於把報紙平鋪在地上,仍是點不著火;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將劃著的火去點粗的幹木頭。

在煤氣爐、熱水器都是自動打火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缺乏“劃火柴的體驗”。在很多母親的心中,火柴等於危險,應該讓孩子的爸爸來點,對於孩子而言,這個等於危險,那個也等於危險,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便是,孩子大多缺乏在生活中的“基礎體驗”。這些基礎體驗不足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感覺遲鈍,因而不敢獨自去麵對挑戰。人生正是由無數的挑戰所組成的,而孩子們正需要在幼小的內心深處根植一份做事的自信。

千葉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們每年都要修學旅行,而且學校會組織大家去市郊郊遊。多湖輝一改集體出發的思路,各自行動,讓大家在約定時間於當地旅館集合。這樣,學生便可自己製定計劃,有時他們乘錯了車,出現過失敗,作為讓學生自立的一種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應當盡量讓孩子經受各種體驗,讓他們增加適應能力和對自己將來的生活的信心,這是父母所應盡的責任,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能在安然的環境和父母的嗬護中生活,如果孩子要求“想與小朋友一起去動物園”,大人可以提醒其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到了那裏之後,一定要給家裏打電話”等等,采取這種“遠距離操作”的方法讓其出去,孩子通常反而會出乎意料地遵守約定。

另外,家長不妨多讓孩子參加野營、旅遊、體育競技等活動,以使孩子能夠身臨其境去體會。

和諧心理造就和諧的人格

誤區:家庭為孩子施加了無形的壓力

當今社會,孩子們長期承受著有形的和無形的壓力是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 ,而這些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主要是來自家庭。其具體表現在 :

一是父母過高期望。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已經規劃好了他的未來,甚至把自己位能實現的願望也加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成材、成名,而不顧孩子個人的感受。

二是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製定目標時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埋頭讀書 ,期望能考出好成績成績一旦達不到預期的要求,就會發脾氣,認為孩子不爭氣。

三是過分控製。孩子放學後和節、假日的時間完全由父母安排。或練習 ,或背書 ,或接受家教 ,或參加各種輔導班 ,循環往複 ,周而複始。

辦事靠會說話

父母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在孩子考試不順利時想辦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多湖輝希望父母在對孩子講話時,思考一下“辦事靠會說話”這一問題。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勸說“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還有別的辦法;除了“不要光看電視”之外,是否還有更好的說法。父母應找到比這幾句未加認真思考的話更尊重孩子心理的表達方式。

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

多湖輝的父親是工作狂,所以父子的接觸並不太多。但是他的父親偶爾閑下來與他談話時,總是說:“看來你很努力,可是不要過於用功搞壞身體。”其實他並不太用功學習,麵對絕對信任的父親,既感到羞愧,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多湖輝“必須更加努力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