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思維(2 / 2)

還有多向思維,它是指思考中信息向多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它是一種發散性思維,要求我們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法或者途徑進行分析,有助於認清事物本質,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同一款產品的設計,如果創新思維不同,那麼得到的結果也大不相同。通過對不同的創新思維作用的結果進行比較、篩選,就能不斷地優化設計方案。每個設計的終點都可以看成是下一次設計的起點,使設計方案得以不斷優化。

然而,永恒、經典的設計作品往往來源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出發,體現了設計對生活的體貼和關懷。路易吉·克拉尼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師,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離上帝智慧最近的設計大師”。他用極富想象力的創作手法設計了大量的運輸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電器,造型極為誇張。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誕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盡管它體積龐大、耗電量非常大、操作非常繁瑣,但在當時卻是一個奇跡。發展到現在的台式電腦、平板電腦,功能日益強大,速度日益快捷,而形態更加小巧,每一次創新都給人類以震撼。第一代iPod於2001年推出,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它不但漂亮,而且擁有獨特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以及巨大的容量,iPod為MP3播放器帶來了全新的思路,發展到iPod Touch 5,有了更多的顏色選擇,更大的屏幕,更強勁的CPU,更好的攝像頭,每一次變身都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從電話問世到“大哥大”再到3G手機;從黑白電視機的出現到現在普遍使用的液晶電視等,還有許多此類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產品的創新往往是品質的跨越,這些產品創新的內在動力是人的需要,填補人生活中的需求空白,同時這些新的血液也改變了世界。

在當今技術與設計的整合時代,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設計,從自身的關懷需要,發展到對家庭、朋友、鄰裏的關懷,直至發展到對整個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生態環境的關懷。在不斷擴大對這些需要滿足的基礎上,融入創新思維的設計,達到促使社會進步的目的,創新設計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錢安明,李東.工業產品造型設計[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2] 王明旨.產品設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3] 吳翔.產品係統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廣東鬆山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