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清:目前,藝術院校的寫生課,尤其是戶外寫生,受到這樣那樣條件因素的製約,大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沒有真正起到寫生課的作用和效果。這一方麵是學校僅僅把寫生當作一種普通的美術教學流程來安排,沒有讓師生認識到寫生的真正意義,尤其是寫生中的文化內涵的表現,遠未達到應有的重視,使寫生課無法深入開展下去,僅停留在表麵描摹或是獵奇觀光的層麵。距深入研究、表現其文化內涵的程度相差較大。一般上完寫生課後,大多數學生就永遠告別了寫生,等到創作時臨時抱佛腳畫照片。另一方麵是有的學校根本不重視寫生,在課時上不安排或安排較少,直接阻礙了寫生教學。
要改變寫生課中的上述現象,首先是學校要重視寫生課,在課時上給予保證。其次是要分批次進行寫生,一屆學生要在不同的年級階段均安排寫生,使寫生課具備連續和深入的條件。再者是讓寫生能力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寫生教學,確保實施內涵寫生和傳授寫生技藝。如此,就能解決寫生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記者:對於藝術院校的寫生教學,不同的階段應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您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哪些實踐來引導學生提高藝術技能和素養的?
張詠清:不同的階段寫生的側重點不同。如在初級階段一般是提高手繪技法的寫生訓練;在高級階段是體驗生活的寫生訓練;在確定具體創作時是搜集素材的寫生訓練。低年級以提高技法訓練為主,高年級重點是體驗生活的寫生,畢業班是搜集素材的寫生。我在寫生教學中首先是讓學生找到一種好的表現手法,特別是形象上的線條表現,這對提高學生的寫生興趣和描繪技法很有好處;其二是隨時進行歸納總結,努力發現並保持學生的個性化因素;其三是進行文字總結,讓學生深入了解和關注描繪對象的文化曆史等背景,增強表現的文化內涵。通過這樣的寫生訓練,使學生的手繪能力和構思創意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均得到提高,從而達到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記者:東方崇尚意境,西方注重科學,這在藝術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您了解,中西方畫家對待寫生的態度主要有哪些不同?中西方在美術教學中寫生的環節采取的方式有何差別?
張詠清:中西方審美文化的差異,造成一個重寫意表達,一個重寫實再現。中方重感性,注重通過形式表達精神和內涵,注重作者情感的表達。西方重理性,以表現形式為重點。在對待寫生的態度上,中西方畫家都是比較重視的,但在表現內容和形式上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和審美的理解不同造成的。西方文化關注直接,關注外表。東方文化則關注感悟、內涵和精神。在具體表現手法上,中國寫生關注平麵性效果,而西方則關注立體性,即描繪寫生物象的明暗、透視、體積、質感、空間關係等表麵性因素,追求逼真的細節表達。所以,中國畫家在寫生時更多的是為了體驗生活,尋求創作靈感,或是為了搜集創作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創造”性寫生。而西方畫家寫生,主要是將對象直接描繪成作品,是現實的逼真再現,寫生過程缺少創造性。
而當代許多西方畫家,受現代、後現代思潮影響,放棄了寫生,直接在架上表現觀念,表現抽象的東西,走向了“寫生——創作”的反麵,是一種對原來逼真再現客觀對象的寫生物極必反的現象,這是非常有害的,不僅對藝術教育,對藝術創作也是如此。
由於中國的室內寫生教學主要是沿用前蘇聯和歐洲的寫生教學方法,在寫生教學方式方法上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區別是對素描的定位不同。中國的素描定位主要作為造型基礎,是為訓練造型能力而進行素描寫生。西方則不同,西方將素描作為一個完整的繪畫體係,一門獨立的畫種,有的畫家則終身畫素描寫生。同時在安排寫生教學方式上,在中國一般將素描寫生課安排在低年級階段,在高年級一般安排較少。西方的寫生課一般是分年級分階段將不同的內容分段安排,使不同的年級都有寫生課。這種安排對寫生教學是比較科學的。
總之,文化國情不同,民族審美文化不同,其藝術教學的側重及關注點就不一樣,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優劣。目前,就藝術教育來說,中國的寫生教學整體上好於西方,但寫生不深刻不研究現象嚴重。西方寫生教育在整體上有繼續弱化的趨勢,這方麵受西方現代、後現代思潮影響較為嚴重。
寫生實踐——在教育中弘揚文化,也在文化中催生產業
藝術教育總能催生一些新的產業。從藝考熱持續至今,高考培訓班辦得如火如荼,形成了高考培訓的產業,而隨著無序的競爭以及藝考熱度的消退,加之考生及家長在藝考觀念上的理性回歸,很多藝考培訓班被淘汰或者轉向。而另一個產業也從2000年後慢慢興起,特別是這兩三年發展迅速,這就是針對美術類高校課程的寫生基地。
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廣西藝術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依托地域資源優勢,以中國畫山水、人物、花鳥三個方向為主幹學科,以漓江畫派品牌建設推動民族民間藝術資源融入課堂教學。首先,在創作內容和題材上,提倡表現廣西的風物人情。即“寫生”必須到具有濃鬱地方風情和獨特地理風貌的廣西各地區去搜集素材,提煉語彙和藝術形象;“創作”題材上要反映廣西的風土人情和神韻,以表現廣西形象、內容、題材、畫法。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寫生化與生活化,強調鮮明地域特色的現代南方新田園詩畫風。當前,桂林中國畫學院擁有漓江興坪山水寫生基地、桂平西山寫生基地、興安水源頭村寫生基地、黃姚古鎮寫生基地、三江獨峒村寫生基地、灌陽王母塘古民居寫生基地、大墟古鎮寫生基地、元寶山青山寨寫生基地、資源社水鄉寫生基地。根據各個基地的特色風情,在對景寫生中開展實踐教學與創作。
同樣,當前國內很多高校擁有一個或多個寫生實踐基地。可以說,是畫家的寫生及藝術院校(或藝術專業)的寫生教學催生了寫生基地這一產業形式,目前我國的寫生基地建設情況對於寫生教學本該受到應有重視的今天來說,也是值得投入較多關注的。因為寫生基地的出現,或多或少對各藝術院校的寫生教學帶來了影響。據伍建平介紹,我國的寫生基地正處於一種全麵開花階段,早幾年主要集中在幾個地區,現在隨處可見。但凡寫生基地,都是一些比較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區,要不就是具有很強的人文特征,如安徽黟縣、江西婺源、瑤裏的徽派建築、浙江的水鄉等;要不就是具有很強的自然特色,如太行山等,還有就是具有很強的民族特征,如西藏、新疆等。這些寫生基地的開辟,為高校的教學無疑提供了方便,不像以前,在寫生時還要去找住的地方和食物,往往在寫生時都是住在當地的老百姓家裏,雖然可以更加親近生活,但也增加了許多安全風險,而寫生基地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寫生基地的配套非常完善,寫生基地不僅可以提供食宿,而且配套了教學設施、繪畫器材,有的寫生基地還配套了高層次的展廳,展廳中會陳列各地名家的寫生作品,使學生在寫生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優秀的寫生作品,這無疑會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一個寫生基地也就形成了一所美術學校。很多寫生基地,為了吸納寫生學生資源,往往會免費為教師和藝術家提供寫生機會,這樣使寫生基地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氛圍,另外這些藝術家如果能同時與學生寫生,同樣也為學生提供了觀摩的機會,這可能比在學校課堂收獲更大。由此看來,寫生基地的興起肯定會促進高校寫生課程的發展,進而提高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水平。
不久前,《江南都市報》報道,北京某公司將投資12億元在江西吉安市打造極具文化創意的全國性美術寫生文字產業基地(文化溝)。該項目定位為美術寫生暨文字產業基地,致力於打造“文化+旅遊+教育+商業”的產業新模式。這一創舉無疑會為廣大藝術院校帶來便利,然而“事物總是具有兩麵性的,寫生基地的興起,使學生在寫生時的生活學習條件改善了,但這種改善也遠離了生活,一個寫生基地就像圈起來的一個大課堂,而不能真正地讓學生走進生活當中,使他們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機會”。對於藝術創作者的心靈與自然的互融關係來說,伍建平的擔心不無道理。尤其是在商業運作模式下建立的寫生基地,難免使藝術創作遠離生活,背離藝術創作的初衷,繼而使早已顯現功利端倪的藝術創作陷入更大的危機。
文化是民族發展的根基,產業可為民族發展帶來有利前景。二者的結合可以使產業發展星光燦爛,也有可能使文化陷入追逐利益的泥潭。但願寫生基地這一產業形式在為藝術院校的師生及藝術家帶來便利的同時,發展的目的更單純一些,前景更廣闊一些。
記者手記
關於寫生的話題,每一位被訪者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因為他們都是崇尚寫生的人。而我們今天對於寫生及寫生教學的思考,還遠遠不及藝術創作的萬分之一熱情。當曆史進入21世紀,當現代藝術呈現出蓬勃生機的表象時,對於藝術的深層次內涵,對於藝術家心靈的觀照,卻遠遠落在了藝術市場的後麵。無論創作還是寫生,都不能忽視藝術家自由心靈的表達,二者之間也無明顯的分界,寫生的過程、方式,是畫家尋求個性語言的重要途徑。對真正的藝術家來說,寫生即是創作,徜徉於自然,思想的流動會讓心性的創造更加自如。在重申寫生要義的時候,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藝術家的生活中,寫生無處不在。
(責任編輯:曹寧)